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譯文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道已初成。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注解

1
楚狂人:春秋時楚人陸通,字接輿,因不滿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
2
鳳歌笑孔丘:這里,李白以陸通自比,表現(xiàn)對政治的不滿,而要像楚狂那樣游覽名山過隱居的生活。
3
綠玉杖:鑲有綠玉的杖,傳為仙人所用。
4
五岳: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處泛指中國名山。
5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學家認為潯陽屬南斗分野(古時以地上某些地區(qū)與天某些星宿相應叫分野)。這里指秀麗的廬山之高,突兀而出。
6
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的九疊屏,因山丸疊如屏而得名。
7
影落:指廬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陽湖中。
8
青黛:青黑色。
9
金闕:闕為皇宮門外的左右望樓,金闕指黃金的門樓,這里借指廬山的石門。
10
銀河:指瀑布。
11
三石梁:一說在五老峰西,一說在簡寂觀側(cè),一說在開先寺(秀峰寺)旁,一說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證,五老峰西之說不謬。
12
香爐:南香爐峰。
13
瀑布:黃巖瀑布。
14
回崖沓嶂:曲折的山崖,重疊的山峰。
15
凌:高出。
16
蒼蒼:青色的天空。
17
吳天:九江春秋時屬吳國。連鳥也難以飛越高峻的廬山和它遼闊的天空。
18
大江:長江。
19
黃云:昏暗的云色。
20
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書多說長江至九江附近分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舊說,并非實見九道河流。
21
雪山:白色的浪花。
22
石鏡:古代關于石鏡有多種說法,詩中的石鏡應指廬山東面的“石鏡”——圓石,平滑如鏡,可見人影。
23
清我心:清滌心中的污濁。
24
謝公:謝靈運。
25
服:服食。
26
還丹:道家煉丹,將丹燒成水銀,積久又還成丹,故謂“還丹”。
27
琴心三疊:道家修煉術(shù)語,一種心神寧靜的境界。
28
玉京:道教稱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29
先期:預先約好。
30
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
31
九垓:九天之外。
32
盧敖:戰(zhàn)國時燕國人,周游至蒙谷山,見一古怪之士迎風而舞。
33
太清:太空。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760年(肅宗上元元年),即詩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的次年。李白遇赦后從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潯陽(今江西九江)游廬山時作了這首詩,那時李白已經(jīng)歷盡磨難,始終不愿向折磨他的現(xiàn)實低頭,求仙學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賞析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fā)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第一段“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逼鹁浼从玫?,開宗明義表達胸襟:我本來就象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鬃釉コ?,游說楚王。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對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樣游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活。“鳳歌”一典,用語精警,內(nèi)容深刻,飽含身世之感。接著詩人寫他離開武昌到廬山:“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痹娙艘猿錆M神話傳說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于晨曦中離開黃鶴樓。為什么到廬山來呢?是因為“好入名山游?!焙髢删湓?,既可說是李白一生游蹤的形象寫照,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

第二段詩人以濃墨重彩,正面描繪廬山和長江的雄奇風光。先寫山景鳥瞰:“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惫湃苏J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廬山一帶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北的九疊云屏。三句意謂:廬山秀麗挺拔,高聳入云;樹木青翠,山花爛熳,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般展開;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綺麗。以上是粗繪,寫出廬山的雄奇瑰麗;下面,則是細描:“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金闕、三石梁、香爐、瀑布,都是廬山絕景。這四句是從仰視的角度來描寫:金闕巖前矗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銀河倒掛,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相對,那里峻崖環(huán)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接著,筆姿忽又宕起,總攝全景:“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毙袢粘跎?,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輝映;山勢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站在峰頂東望吳天,真是寥廓無際。詩人用筆錯綜變化,迂回別致,層層寫來,把山的瑰瑋和秀麗,寫得淋漓盡致,引人入勝。

第三段詩人登高遠眺,以如椽大筆,彩繪長江雄偉氣勢:“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謂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洶涌,堆疊如山。這幾句意謂:登臨廬山高峰,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里黃云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詩人豪情滿懷,筆墨酣暢,將長江景色寫得境界高遠,氣象萬千。何等雄偉,何等壯美!大自然之美激發(fā)了大詩人的無限詩情:“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外蒼苔沒?!笔R,傳說在廬山東面有一圓石懸?guī)r,明凈能照人形。謝公,南朝宋謝靈運,嘗入彭蠡湖口,登廬山,李白經(jīng)過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廬山,不禁感慨萬千。這四句意思是:愛作廬山歌謠,詩興因廬山而激發(fā)。從容自得地照照石鏡,心情為之清爽,謝靈運走過的地方,如今已為青苔所覆蓋。人生無常,盛事難再。李白不禁油然產(chǎn)生尋仙訪道思想,希望超脫現(xiàn)實,以求解決內(nèi)心的矛盾。

第四段“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边€丹,道家所謂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疊,指道家修煉的功夫很深,達到心和神悅的境界。這兩句表明詩人想象著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以擺脫世俗之情,到那虛幻的神仙世界:“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玉京,道教謂元始天尊居處。詩人仿佛遠遠望見神仙在彩云里,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詩人多么向往這樣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崩畎自谶@詩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盧敖借指盧虛舟,邀盧共作神仙之游。兩句意謂:我李白已預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約會,并愿接待盧敖共游仙境。詩人浮想聯(lián)翩,仿佛隨仙人飄飄然凌空而去。全詩戛然而止,余韻悠然。

此詩思想內(nèi)容比較復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戀現(xiàn)實,熱愛人間風物。詩的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一種震撼山岳的氣概。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更多

李白的詩(共1617首詩)
  • 定鼎門
    褚載〔唐代〕
    郟鄏城高門倚天,九重蹤跡尚依然。
    須知道德無關鎖,一閉乾坤一萬年。
  •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其一
    杜甫杜甫〔唐代〕
    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云。
    北極轉(zhuǎn)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群。
  • 小孤山
    顧況顧況〔唐代〕
    古廟楓林江水邊,寒鴉接飯雁橫天。
    大孤山遠小孤出,月照洞庭歸客船。
  • 瑟瑟釵·翠染冰輕透露光
    溫庭筠溫庭筠〔唐代〕
    翠染冰輕透露光,墮云孫壽有余香。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淚兩行。
  • 隱幾·身適忘四支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身適忘四支,心適忘是非。
    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
    百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
    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
    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遺。
    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
    四十心不動,吾今其庶幾。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b900b43ac9b900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