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 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yīng)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譯文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隱士老萊子那種彩衣娛親的人了,不由感嘆人世滄桑、世事多變。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戰(zhàn)亂不休,流落他鄉(xiāng)的我已好久沒有和弟妹聯(lián)系了,如今更無處可尋他們了。你離家多日,此次去江東探親,而那一帶現(xiàn)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處尋訪家人呢?

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我仿佛聽到你途經(jīng)幽靜的黃牛峽時,灘上洶涌的江水發(fā)出不絕的回聲,而眼前白馬江畔寒風(fēng)吹骨、樹影稀疏。

此別應(yīng)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朋友啊,此次一別,我們應(yīng)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們不能實(shí)現(xiàn)同返故里的愿望。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注解

1
老萊衣:此用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老萊子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
2
庭闈:內(nèi)舍。多指父母居住處。因用以稱父母。
3
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
4
轉(zhuǎn):一作“急”。
5
白馬江:成都附近的一條河流。
6
應(yīng):一作“還”。
7
同:一作“堪”。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賞析

此詩發(fā)端即不凡,蒼勁中蘊(yùn)有一股郁抑之氣。詩人感嘆古代老萊子彩衣娛親這樣的美談,然而在他這個時候,干戈遍地,已經(jīng)很難找到。這就從側(cè)面扣住題意“覲省”,并且點(diǎn)示出背景。第二句,詩的脈絡(luò)繼續(xù)沿著深沉的感慨向前發(fā)展,突破“不見老萊衣”這種天倫之情的范圍,而著眼于整個時代。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極大破壞,開元盛世一去不復(fù)返了。詩人深感人間萬事都已顛倒,到處是動亂、破壞和災(zāi)難,不由發(fā)出了聲聲嘆息?!叭f事非”三字,包容著巨大的世上滄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間悲劇,表現(xiàn)出詩人深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兩句,緊承“萬事非”而來,進(jìn)一步點(diǎn)明題意。送友人探親,不由勾起詩人對骨肉同胞的懷念。在動亂中,詩人與弟妹長期離散,生死未卜,有家等于無家,這也正是“萬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韓十四似乎幸運(yùn)得多了??墒琼n十四與父母分手年久,江東一帶又不太平,“訪庭闈”恐怕也還有一番周折。所以詩人用了一個搖曳生姿的探問句,表示對韓十四此行的關(guān)切,感情十分真摯。同時透露出,由于當(dāng)時正是亂世,韓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這一聯(lián)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對,從詩人自己的“無家尋弟妹”,引出對方的“何處訪庭闈”,賓主分明,寄慨遙深,有一氣流貫之妙。

韓十四終于走了。五、六兩句,描寫分手時詩人的遐想和悵惘。詩人佇立白馬江頭,目送著韓十四登船解纜,揚(yáng)帆遠(yuǎn)去,逐漸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間了,他還在凝想入神。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jīng)之乘地。這時詩人的耳際似乎響起了峽下黃牛灘的流水聲,其中白馬江頭的景色乃是實(shí)景,而黃牛峽則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虛景,虛實(shí)相生,飽含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水聲回響不絕,韓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遠(yuǎn),詩人的離情別緒,也被曲曲彎彎牽引得沒完沒了。一個“靜”字,越發(fā)突出了灘聲汩汩,如在讀者目前。這是以靜襯動的手法,寫得十分傳神。等到詩人把離思從幻覺中拉回來,才發(fā)現(xiàn)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靄漸濃,一陣陣寒風(fēng)吹來,砭人肌骨。稀疏的樹影在水邊掩映搖晃,秋意更深了。一種孤獨(dú)感驀然向詩人襲來。此二句一縱一收,正是大家手筆。別緒隨船而去,道出綿綿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覺悵然。此情此景,催人淚下。

尾聯(lián)更是余音裊裊,耐人咀嚼。出句是說,分手不宜過多傷感,應(yīng)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按藙e”,總括前面離別的情景;“各”字,又雙綰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詩的作用。對句意為,雖說如此,只怕不能實(shí)現(xiàn)同返故鄉(xiāng)的愿望。韓十四與杜甫可能是同鄉(xiāng),詩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鄉(xiāng)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難卜,這年頭誰也說不準(zhǔn)。詩就在這樣欲盡不盡的誠摯情意中結(jié)束?!蔼q恐”二字,用得很好,隱隱露出詩人對未來的擔(dān)憂,與“嘆息人間萬事非”前后呼應(yīng),意味深長。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不落專寫“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詩人筆力蒼勁,伸縮自如,包容國難民憂,個人遭際,離情別緒深沉委婉,是送別詩中的上乘之作。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更多

杜甫的詩(共2275首詩)
  •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查看譯文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查看譯文
  •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查看譯文
  •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qū)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查看譯文
  •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亍?br>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查看譯文
  • 送崔押衙相州(頃任內(nèi)黃令)
    韋應(yīng)物韋應(yīng)物〔唐代〕
    禮樂儒家子,英豪燕趙風(fēng)。
    驅(qū)雞嘗理邑,走馬卻從戎。
    白刃千夫辟,黃金四海同。
    嫖姚恩顧下,諸將指揮中。
    別路憐芳草,歸心伴塞鴻。
    鄴城新騎滿,魏帝舊臺空。
    望闕應(yīng)懷戀,遭時貴立功。
    萬方如已靜,何處欲輸忠。
  • 離闕下日感恩
    李建勛〔唐代〕
    二年塵冒處中臺,喜得南歸退不才。
    即路敢期皇子送,出關(guān)猶有御書來。
    未知天地恩何報(bào),翻對江山思莫開。
    斜日葦汀凝立處,遠(yuǎn)波微飏翠如苔。
  • 送張宗原
    姚合姚合〔唐代〕
    東門送客道,春色如死灰。
    一客失意行,十客顏色低。
    住者既無家,去者又非歸。
    窮愁一成疾,百藥不可治。
    子賢我且愚,命分不合齊。
    誰開蹇躓門,日日同游棲。
    子行何所之,切切食與衣。
    誰能買仁義,令子無寒饑。
    野田不生草,四向生路岐。
    士人甚商賈,終日須東西。
    鴻雁春北去,秋風(fēng)復(fù)南飛。
    勉君向前路,無失相見期。
  • 題萬山許煉師
    法振〔唐代〕
    道成人不識,流水響空山。
    花暗軒窗外,云隨坐臥間。
    驗(yàn)圖名已久,絕粒事長閑。
    更欲昆侖去,羞看絳節(jié)還。
  • 調(diào)瑟詞
    劉禹錫劉禹錫〔唐代〕
    調(diào)瑟在張弦,弦平音自足。
    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愛高張,瑤軫再三促。
    上弦雖獨(dú)響,下應(yīng)不相屬。
    日暮聲未和,寂寥一枯木。
    卻顧膝上弦,流淚難相續(xù)。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73c843ac9a73c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