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左丘明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
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對曰:
“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
商紂暴虐,鼎遷于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
天祚明德,有所止。
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王孫滿對楚子譯文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楚王攻打陸渾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邊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王。楚王問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輕重。

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span>王孫滿回答說:“統(tǒng)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從前夏朝正在實(shí)行德政的時(shí)候,遠(yuǎn)方各地把各種奇異東西都畫成圖象,九州貢獻(xiàn)出金屬,鑄成九鼎,把畫下來的各種東西的圖象鑄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種東西的圖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異。所以人民進(jìn)入川澤山林,不會(huì)碰到對自己不利的東西。螭魅罔兩這些妖怪都不會(huì)遇到。因此能夠上下和協(xié),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亂,鼎遷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上天賜福給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極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郟鄏,曾經(jīng)占卜過,可以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雖然衰減了,可天命還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能問的。

王孫滿對楚子注解

1
王孫滿: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孫。
2
對:回答。楚莊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晉的西北,春秋時(shí),被秦晉誘迫,遷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為晉所并。指雒水,今作洛水。發(fā)源于陜西,經(jīng)河南流入黃河。檢閱軍隊(duì)以顯示軍威。邊境。襄王的孫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慰勞。
3
鼎:即九鼎。相傳夏禹收九牧所貢金鑄成九個(gè)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時(shí)奉為傳國之寶,也是王權(quán)的象征。楚莊王問鼎的大小輕重,反映他對王權(quán)的覬覦。畫。把物品進(jìn)獻(xiàn)給天子。指青銅。即九州。傳說古代把天下分為九州,州的長官叫牧。貢金九牧,是“九牧貢金”的倒裝,猶言天下貢金。用九州的貢金鑄成鼎,把畫下來的各種東西的圖象鑄在鼎上。百物;萬物。鬼神怪異之物。
4
不逢不若:不會(huì)遇到不順的東西。逢,遇。若,順,順從。
5
螭魅:也作“魑魅”。傳說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6
罔兩:傳說中河川里的精怪。
7
用:因。
8
協(xié):和協(xié)。
9
休:蔭庇,保佑。
10
昏德:昏亂的行為。
11
祀:年。與“載”同義。
12
德之休明:猶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奸回;奸惡邪僻。
13
祚:賜福,保佑。
14
明德:美德。這里指明德的人。
15
止:限度,極限。
16
成王:周成王。
17
定鼎:定都。九鼎為古代傳國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
18
郟鄏: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陽市西。
19
卜世:謂預(yù)卜周朝能傳至幾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龜甲,根據(jù)灼開的裂紋來預(yù)測未來吉兇。世,父子相繼為一世。
20
卜年:謂所得之年。

王孫滿對楚子賞析

春秋時(shí)代,周室衰微,諸侯爭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之君的楚莊王,經(jīng)過長期的爭斗,憑借強(qiáng)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圍的一些小國,自以為羽翼已豐,耀武揚(yáng)威地陳兵于周天子的境內(nèi),詢問九鼎大小輕重,試圖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孫滿由楚莊王問鼎敏感地意識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論,摧挫打擊了楚莊王的囂張氣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九鼎成為王權(quán)的象征。后世以“問鼎”比喻篡逆野心。

歷史發(fā)展到魯宣公的時(shí)候,周王的權(quán)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嚴(yán),地處荒蠻的南楚日漸強(qiáng)大。于是,楚莊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內(nèi)的陸渾之戎,順勢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內(nèi)進(jìn)行軍事演習(xí),耀武揚(yáng)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氣吞聲,還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孫滿去慰勞。見面后,楚莊王竟然連一句寒暄的話都沒有,劈頭蓋臉就問鼎之大小輕重。這個(gè)楚莊王憑著自己的軍事實(shí)力,飛揚(yáng)跋扈,氣勢洶洶,蠻橫無禮,蔑視周定王,對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飾。王孫滿忠誠而睿智。他的回答從容不迫而隱含凌厲。全篇故事便在“霸”與“德”的矛盾中展開。兩個(gè)人物的性格躍然紙上。王孫滿的回答,從“德”、“天”二字入手。先從“德”字出發(fā),以“德”抗“霸”,一語擊破楚莊王的問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绷⒄撊缃鹗?,堅(jiān)不可摧。接下來,以夏、商、周的歷史變遷為鑒,有根有據(jù)地講述了鼎的來歷和幾易其主的過程,用以說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會(huì)擁有天下。由鼎的輕重引申到德的輕重,摧挫了楚莊王的囂張氣焰?!鞍浴倍鵁o“德”,你還不配問鼎。鼎隨德遷,那么如今周德如何?還沒等愚昧的楚莊王醒過神來,王孫滿妙轉(zhuǎn)機(jī)杼,又搬出個(gè)“天”來。“周德雖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數(shù)是天定的,天命難違,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王孫滿的答話,無一句直接指說楚莊王,卻無一語不在譴責(zé)他,既狠擊其心,又死封其口。條理嚴(yán)密,涵蓄有力,與楚莊王的兇蠻直率形成鮮明對比。

作者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shí),而年輩稍晚。他是當(dāng)時(shí)著名史家、學(xué)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xiàn)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更多

左丘明的詩(共37首詩)
  •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zhàn)。
    曹劌請見。
    其鄉(xiāng)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乃入見。
    問:
    “何以戰(zhàn)?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戰(zhàn)則請從。
    ”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
    “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
    “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
    “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
    “夫戰(zhàn),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惠未徧一作“未遍”,通假字)
    查看譯文
  •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查看譯文
  • 《鄭伯克段于鄢/多行不義必自斃》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
    ”對曰:
    “姜氏何厭[通饜]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
    “無庸,將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
    “不義不暱(昵),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
    “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稱鄭伯,譏失教也;
    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xiàn)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繄我獨(dú)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查看譯文
  • 《周鄭交質(zhì)》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zhì)。
    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yùn)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jié)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zhì)?
    《風(fēng)》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查看譯文
  • 《石碏諫寵州吁》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于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qū)櫠或?,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yuǎn)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zhǔn)荹通“事”]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查看譯文
  • 伯兮
    佚名佚名〔先秦〕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 莊辛論幸臣
    佚名〔先秦〕

    “臣聞鄙語曰: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

    ’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

    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猶以數(shù)千里,豈特百里哉?

    “王獨(dú)不見夫蜻蛉乎?

    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diào)鉛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

    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晝游乎茂樹,夕調(diào)乎酸咸,倏忽之間,墜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鯉,仰嚙陵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fēng),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碆盧,治其矰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引微繳,折清風(fēng)而抎矣。

    故晝游乎江河,夕調(diào)乎鼎鼐。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靈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

    不知夫子發(fā)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云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

    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nèi),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 秦始皇時(shí)民歌
    佚名〔先秦〕
    生男慎勿舉。
    生女哺用脯。
    不見長城下。
    尸骸相支拄。
  • 無將大車
    佚名〔先秦〕
    無將大車,祇自塵兮。
    無思百憂,祇自疧兮。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
    無思百憂,不出于颎。
    無將大車,維塵雍兮。
    無思百憂,祇自重兮。
  • 吳子使札來聘
    公羊高公羊高〔先秦〕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賢季子也。
    何賢乎季子?
    讓國也。
    其讓國奈何?
    謁也,馀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
    謁曰:
    “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
    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
    ”皆曰諾。
    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
    “天茍有吳國,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謁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長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
    闔廬曰:
    “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
    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
    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dāng)立者也。
    僚惡得為君?
    ”于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
    “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
    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
    ”去之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br>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
    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
    吳季子之名也。
    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
    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
    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dc43ac9a46d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