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愈

rén,,
zhèngzhīqiáo。
xiāngguó,,
rénwèiānjiào;
yóuxiāng鄉(xiāng)zhīxiào,
zhòngkǒuáoáo。
huòwèichǎn產(chǎn)huǐxiāng鄉(xiāng)xiàozhǐ。
yuēhuànyān??
chéngměi。
duōyán,,
zhìshànháng,,
shàn;;
wéishànwéifǒu,,
shì。
chuānfáng,,
yán。。
xiàsāishànglóng,,
bāngqīng。。
xiāng鄉(xiāng)xiàohuǐ,,
érzhèngguó。
zàizhōuzhīxīng,,
yǎng養(yǎng)lǎoyán;
shuāi,,
bàngzhěshǐ使jiān監(jiān)。。
chéngbàizhī,
zhāozāiguān。
wéishìchǎn產(chǎn),
zhí執(zhí)zhèngzhīshì。
wéi,,
huàzhǐguó。
chéngshuàidào,,
xiāngtiānxiàjūn;
jiāochàngpáng,,
shīyín,,
!!
hǎisuǒ,,
yǒujūnchén。
shéizhī?
rén!

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賞析

  這篇文章的體式是頌。頌是古代文章的一種體裁,但就其四言體式來說,實處于詩文之間,它往往與贊體同稱為“頌贊”。劉勰說:“原夫頌惟典雅,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qū)。敬慎如銘,而異乎規(guī)戒之域。揄揚以發(fā)藻,汪洋以樹義。唯纖曲巧致,與情而變。其大體所底,如斯而已?!保ā段男牡颀垺ろ炠潯罚﹦③闹赋鲰灥匿亴懭缳x,但不華麗;敬慎如銘,但又不是純?nèi)灰?guī)戒。而詞藻與義理,仍需具備,行文具有“巧致”,隨所欲抒的情感而變。

  劉勰所說,是南北朝時代對頌的正體的認識。在一代文豪韓愈手中,也需要遵循這個文體的軌范。但此文對我們來說,重點所在,在其意而不在其形。

  韓愈此文所頌的人,是春秋時代鄭國的子產(chǎn)。子產(chǎn)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臣,對鄭國折沖于晉楚兩大國之間卻仍保持中等強國的地位,具有莫大的功勛。其政治行為中有一則“不毀鄉(xiāng)校”,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初步的民主觀念的經(jīng)典范例。

  鄉(xiāng)校是鄭國人私議政事之所,鄭國的然明覺得鄉(xiāng)校非議國家大政,應(yīng)予取締。子產(chǎn)反對,說:“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這段話的意思非常明白,子產(chǎn)作為一個明智的政治家,知道輿論疏導(dǎo)的道理,并有意識地將鄉(xiāng)校議政作為改善行政的參考,這在封建時代的政治家中,是非常難得的胸懷。難怪孔子聽到此事后,會說:“有人說子產(chǎn)不仁,我不相信這種說法。”

  而韓愈此頌的第一段,就是對子產(chǎn)事跡的概括,純用四言體式,簡單介紹了子產(chǎn)對鄉(xiāng)校的看法及其不毀鄉(xiāng)校的影響,“鄭國以理”,即鄭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的意思。這是符合頌體“敷寫似賦”的基本要求的。

  下段則引證西周史事,來說明此理。西周之興,國家將老人供養(yǎng)起來,請他們發(fā)表對國事的意見,求言于老者,也是借助于老成者的人生和政治經(jīng)驗的做法??傻搅宋髦艿乃ナ?,周厲王為政暴虐,使巫為監(jiān)者,監(jiān)視國人的謗言,國人道路以目。而周厲王終于被國人流放,西周也走向了自己的滅亡。成敗史跡,豈不昭然具在,令人心悖?可以說,“敬慎如銘”,于此亦可見到。

  末段則頌揚子產(chǎn),完成文體的基本要求。大抵頌揚子產(chǎn)為執(zhí)政者的模范,只是他沒得到天子的賞識,而只能將教化施布于鄭國一隅。如果以此道為天子之相,則國家的輿情上通下達,無所不至。天下所以不治,是因為只有好的君主而沒有子產(chǎn)那樣的臣子。誰是子產(chǎn)在當代的繼承者呢?我只有悠悠地思念著古人!

  此頌三層意思,先為概述子產(chǎn)史事,繼而引證古史,次而頌揚子產(chǎn)。然而,寫子產(chǎn),也是在寫韓愈心目中的賢相。韓愈身處唐朝的中世,正處在由盛至衰的轉(zhuǎn)折點,萬戶衣冠拜冕旒的黃金時代早已逝去,而西風凋碧樹的晚唐時代即將來臨,一個有著巨大的社會責任感的封建知識分子,在這個時代十字路口,又該會有多么悲涼的滄桑之感。在韓愈理想的封建政治關(guān)系中,賢相應(yīng)如子產(chǎn)一般,疏瀹天下的民情,使下情上達,使為政有利于民生,如此則天下可治。也許在對賢相的期許中,韓愈心目中還有元和時的宰相裴度的影子吧?然而,在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下,韓愈的理想注定了是空想而已。韓愈也只能“我思古人”,發(fā)抒其無限悵惘之意了。

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個就是鄭國的子產(chǎn)。(他開始執(zhí)政的時候),用禮制治理國家,大家還不理他那一套。來到辯論的場所--鄉(xiāng)校,眾人議論紛紛。有人對子產(chǎn)說:“毀掉鄉(xiāng)校議論就停止了。”子產(chǎn)說:“有什么可擔心的呢?可以把它變成好事。哪能說是議論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見嘛。對的,我們就采納;不對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壞的),我們就防止;是好是壞,我們就觀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論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國家就要衰敗了!”
  鄉(xiāng)校沒有毀掉,而鄭國得以治理好。周初興盛,(是因為)奉養(yǎng)老成有德之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周厲王)衰敗,是派人監(jiān)視有意見的人的結(jié)果。成功失敗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來。這子產(chǎn)啊,執(zhí)政的方式(難得)。只因為難得,才治理一個鄭國。真的都用子產(chǎn)執(zhí)政的方式,幫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達到無限。哎!天下沒有治理好,(是因為)只有君王沒有賢臣啊。誰能繼承子產(chǎn)之風?(誰又具有子產(chǎn)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釋
1、伊,句首語氣詞。僑,子產(chǎn)的名。
2、禮,指治國的禮法綱紀。
3、囂囂(xiāo xiāo),喧嘩的聲音。僑,教,囂,押韻。
4、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墩撜Z·先進》:“亦各言其志也已矣?!?br />5、維,語氣詞。否(pǐ),惡。
6、弭(mǐ),止。
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視,弭,矣,理,押韻。
8、養(yǎng)老乞言,周朝興盛的時候,曾奉養(yǎng)一些年老而有聲望的人,讓他們提意見,幫助把國家治理好?!对娊?jīng)·大雅·行葦》序:“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nèi)睦九族,外尊事黃耇(gǒu,黃耇,老人之稱),養(yǎng)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br />9、謗者,指批評國政的人?!秶Z·周語》載:周厲王暴虐無道,國人批評他,他派衛(wèi)巫監(jiān)視批評他的人。最后國人忍無可忍,把他放逐出國。
10、是,指示代詞,這個。
11、式,法式,榜樣。
12、維,通“惟”。這兩句是說只因子產(chǎn)沒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個鄭國?;袒?。
13、於虖,同“嗚呼”。
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為只有君,沒有臣(指稱職的人臣)。
15、《左傳·襄公三十年》載:子產(chǎn)從政三年,輿(眾)人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

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鑒賞

  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和周厲王監(jiān)謗的故事,人們都不陌生。但韓愈卻在他的《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中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加以對照。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夠從中得到深刻的歷史教訓(xùn)。

  春秋時,“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當時執(zhí)政的是子產(chǎn),他以禮法綱紀治國,進行了一些大膽改革。這就招致一些人的不滿,批評,甚至攻擊。有人建議毀鄉(xiāng)校,子產(chǎn)堅決反對。他說:“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同導(dǎo)),不如吾聞而藥之也?!保ㄒ姟蹲髠鳌は骞荒辍罚?/p>

  子產(chǎn)對別人的批評采取的這種態(tài)度,是完全正確的,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分析,也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的。兩千多年前的子產(chǎn)能夠有這樣的氣度和認識,是十分難能的。孔子對子產(chǎn)的作法也十分贊賞。據(jù)《左傳》記載:“仲尼聞是語(指上述子產(chǎn)的話)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chǎn)不仁,吾不信也?!笨鬃影讶十斪鞒绺叩恼?、倫理道德的標準,從不輕易以仁許人,現(xiàn)在居然據(jù)此即稱子產(chǎn)為仁。這說明孔子認為這種作法就是仁的一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因為這種作法和孔子的中庸學(xué)說是一致的??鬃拥乃^中庸,并不是要人們對人處事不分是非,模棱兩可。對于那種巧言令色的佞人、鄉(xiāng)愿,孔子是非常鄙視的。孔子的所謂中庸,就是“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保ā抖Y記·中庸》)孔子曾經(jīng)說過:“君子之行也,度于禮,……事執(zhí)其中?!保ā蹲髠鳌ぐЧ荒辍罚┲杏箤W(xué)說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的兩端,互相矛盾,又互相聯(lián)結(jié),應(yīng)取長補短,以得其中,否則就會“過猶不及”(《論語·先進》)。要避免事物的任何一端超過了界限(用現(xiàn)代哲學(xué)的術(shù)語來說就是“度”),就要求使兩端(即矛盾的雙方)都能及時暴露出來,使人們及時了解,采取措施,否則就會使問題堆積起來,變得積重難返,甚或釀成大禍。子產(chǎn)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否則“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同導(dǎo)),不如吾聞而藥之也?!边@些話正是這個意思。

  正確的認識方法,導(dǎo)致了良好的效果。當子產(chǎn)執(zhí)政頭一年,有的人對他整頓田地疆界和溝洫等改革措施不理解,不滿意,就怨恨他,叫喊“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正如韓愈在詩中所說的“眾口囂囂”,仇視到了極點。但子產(chǎn)既不因為這些人的不滿而停止自己的改革措施,也不對不滿的人采取鎮(zhèn)壓(毀鄉(xiāng)校)的辦法。而是如韓愈所說的那樣,“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結(jié)果,子產(chǎn)執(zhí)政三年之后,輿(眾)人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鄭人從實踐中認識到子產(chǎn)的正確,對子產(chǎn)的態(tài)度也從仇恨變成愛戴,起了根本的變化。正因為如此,韓愈在詩中稱頌“維是子產(chǎn),執(zhí)政之式(榜樣)?!边@樣的頌詞,子產(chǎn)是當之無愧的。

  韓愈在詩中,也舉了反面的例,就是《國語·周語》中著名的周厲王使衛(wèi)巫監(jiān)謗的故事。周厲王暴虐無道,國人批評他,他不但不改,反而派衛(wèi)巫監(jiān)謗,加以鎮(zhèn)壓。大臣召公勸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建議他多方設(shè)法聽取各種意見,然后斟酌采行。但是,厲“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可能是由于吸取了周厲王失敗的教訓(xùn),子產(chǎn)才能悟出鄉(xiāng)校不可毀的道理(前面引述的子產(chǎn)的一些話和召公的話很相似)。

  經(jīng)過這樣的對比,韓愈在詩中說:“成敗之跡,昭然可現(xiàn)?!彼ㄟ^兩個歷史故事,兩種方法帶來兩種結(jié)果,說明管理國家應(yīng)該采取甚么方法。當然,韓愈只是從鞏固封建制度的立場出發(fā)的,但從認識論角度看,卻有普遍的意義。

  韓愈最后為子產(chǎn)的善政“化只一國”(他的教化只限于一個鄭國),而大發(fā)感慨?!彼暮K圆焕?,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韓愈以為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正確的治理,就在于沒有稱職的良臣。因此,他對子產(chǎn)特別懷念。其實,在古代的封建社會,象子產(chǎn)這樣的良臣,是很難被重用的,縱使一時能執(zhí)掌權(quán)柄,實施改革,也免不了要遭到保守勢力的攻擊,一旦失勢或死亡,其改革的善政便又復(fù)歸失敗,即所謂政以人舉,也必以人亡是也。

  歷史的經(jīng)驗證明,健全的政治,不能只靠個別的圣君賢相,而要靠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保證人民群眾可以批評議論執(zhí)政者及其作為,社會上各方面的不同意見也都能及時反映出來,以便使人們通過實踐、試驗和比較,認識真理。否則就會如韓愈在詩中所說的“下塞上聾,邦其傾矣!”同時,制度還要保證使那些思想品質(zhì)好、有才干的人材能不斷地被選拔出來,擔任重要的職務(wù),使他們能大展宏圖。

作者簡介

韓愈
韓愈[唐代]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xué)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潞3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dǎo)“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wù)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dǎo)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

韓愈的詩(共661首詩)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查看譯文
  • 《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jīng)》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難。
    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查看譯文
  •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查看譯文
  • 《石鼓歌》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
    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
    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
    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fā)盡備無差訛。
    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
    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
    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
    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
    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
    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shù)駱駝。
    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圣恩若許留太學(xué),諸生講解得切磋。
    觀經(jīng)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
    剜苔剔蘚露節(jié)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大廈深檐與蓋覆,經(jīng)歷久遠期無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fù)著手為摩挲。
    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繼周八代爭戰(zhàn)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shù)崇丘軻。
    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查看譯文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纖云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正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圣登夔皋。
    赦書一日行千里,罪從大辟皆除死。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蕩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只得移荊蠻。
    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查看譯文
  • 題新澗亭,兼酬寄朝中親故見贈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何處披襟風快哉,一亭臨澗四門開。
    金章紫綬辭腰去, 白石清泉就眼來。
    自得所宜還獨樂,各行其志莫相咍。
    禽魚出得池籠后,縱有人呼可更回。
  • 感舊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晦叔墳荒草已陳,夢得墓?jié)裢联q新。
    微之捐館將一紀, 杓直歸丘二十春。
    城中雖有故第宅,庭蕪園廢生荊榛。
    篋中亦有舊書札,紙穿字蠹成灰塵。
    平生定交取人窄, 屈指相知唯五人。
    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殘身。
    豈無晚歲新相識,相識面親心不親。
    人生莫羨苦長命, 命長感舊多悲辛。
  • 柴門
    杜甫杜甫〔唐代〕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兩崖。
    東城干旱天,其氣如焚柴。
    長影沒窈窕,馀光散唅呀。
    大江蟠嵌根,歸海成一家。
    下沖割坤軸,竦壁攢鏌铘。
    蕭颯灑秋色,氛昏霾日車。
    峽門自此始,最窄容浮查。
    禹功翊造化,疏鑿就欹斜。
    巨渠決太古,眾水為長蛇。
    風煙渺吳蜀,舟楫通鹽麻。
    我今遠游子,飄轉(zhuǎn)混泥沙。
    萬物附本性,約身不愿奢。
    茅棟蓋一床,清池有馀花。
    濁醪與脫粟,在眼無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貧病固其常,富貴任生涯。
    老于干戈際,宅幸蓬蓽遮。
    石亂上云氣,杉清延月華。
    賞妍又分外,理愜夫何夸。
    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書此豁平昔,回首猶暮霞。
  • 九嶷山·鼎湖冠劍有遺蹤
    盧群玉〔唐代〕
    鼎湖冠劍有遺蹤,晉漢真人羽化同。
    九轉(zhuǎn)藥成丹灶冷,五車云去玉堂空。
    仙家日月蓬壺里,塵世煙花夢寐中。
    徒有舊山流水畔,老松枝葉苦吟風。
  • 僧伽歌
    李白李白〔唐代〕
    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
    問言誦咒幾千遍, 口道恒河沙復(fù)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
    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
    意清凈,貌棱棱。
    亦不減,亦不增。
    瓶里千年鐵柱骨,手中萬歲胡孫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說空有。
    一言散盡波羅夷, 再禮渾除犯輕垢。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c843ac9a46c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