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左丘明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
“晉國和乎?
”對曰:
“不和。
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wù)骺樢粤⑧鲆病?br>曰:
‘必報(bào)仇,寧事戎狄。
’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wù)骺樢源孛?br>曰:
‘必報(bào)德,有死無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
“國謂君何?
”對曰:
“小人戚,謂之不免;
君子恕,以為必歸。
小人曰:
‘我毒秦,秦豈歸君?
’君子曰:
‘我知罪矣,秦必歸君。
貳而執(zhí)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
“是吾心也。
”  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陰飴甥對秦伯譯文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魯僖公十五年十月,晉國的陰飴甥會見秦伯,兩國在王城結(jié)盟。秦穆公問他:“你們晉國內(nèi)部意見和協(xié)嗎?”陰飴甥說“不和。小人以失去國君為恥,又因喪失親人而悲傷,不怕多征賦稅,舍得花錢添置武器盔甲,并且擁立太子姬圉繼任國君。他們說:‘寧肯奉事戎狄,也得報(bào)這個仇?!觿t愛護(hù)自己的國君,但也知道他的罪過。他們也不怕多征賦稅,舍得花錢添置武器盔甲,卻是為了等待秦國的命令。他們說:‘寧可犧牲,一定得報(bào)答秦國的恩德。’這樣,意見就不一致?!?/span>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wù)骺樢粤⑧鲆?。曰:‘必?bào)仇,寧事戎狄。’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wù)骺樢源孛?。曰:‘必?bào)德,有死無二。’以此不和?!鼻夭唬骸皣^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zhí)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鼻夭唬骸笆俏嵝囊?。”秦穆公又問:“你們對國君的命運(yùn)有什么看法?”陰飴甥說:“小人發(fā)愁,認(rèn)為國君不免災(zāi)禍;君子寬心,以為國君必定回來。小人說:‘我對秦國太無情了,秦國豈肯還我國君?’君子說:‘我已認(rèn)罪了,秦國必定還我國君?!撑蚜?,就抓起來;他認(rèn)罪了,就放回來。恩德再沒有比這更厚的了,刑罰也沒有比這更威嚴(yán)的了。內(nèi)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懷德,那懷有二心的也會畏懼刑罰。這一仗如此了結(jié),秦國真可成就霸業(yè)了。不然的話,當(dāng)初幫他回國登位,又不讓他安于其位;后來廢了他的君位,又不讓他復(fù)位,以致原來施的恩德,反變成仇恨,秦國總不會出此下策吧!”

改館晉侯,饋七牢焉。秦穆公說:“你講的正合我心??!”馬上就讓晉侯改住賓館,贈送七牢,以諸侯之禮相待。

陰飴甥對秦伯注解

1
陰飴甥:名飴,甥,指他為晉侯的外甥。因封于陰(今河南陜縣至陜西商縣一帶),故又稱陰飴甥。晉大夫。
2
秦伯:指秦穆公。
3
王會:今陜西朝邑縣西南。
4
小人:指缺乏遠(yuǎn)見的人。
5
君:指晉惠公。他借秦穆公的力量才做了國君,后來和秦發(fā)生矛盾,在戰(zhàn)爭中被俘。
6
憚:怕。
7
征繕:征集財(cái)賦,修繕兵器,準(zhǔn)備打仗。
8
圉:晉惠公的太子名。
9
君子:指晉國的有遠(yuǎn)見的貴族。
10
待秦命:這是委婉的說法。如果秦不送回我們的國君,就不惜一切,再打一仗。報(bào)答秦國對晉的恩德,至死沒有二心。
11
戚:憂愁、悲哀。
12
毒:毒害,得罪。指晉惠公與秦為敵。以前晉國發(fā)生災(zāi)荒,秦國輸送了糧食;后來秦國發(fā)生災(zāi)荒,晉國一點(diǎn)也不給。
13
貳:背叛。
14
舍:釋放。
15
改館:換個住所,改用國君之禮相待。
16
饋:贈送。
17
七牢:牛、羊、豬各一頭,叫做一牢。七牢是當(dāng)時款待諸侯的禮節(jié)。

陰飴甥對秦伯賞析

春秋時期至此,齊桓公已成霸業(yè),但楚成王獨(dú)樹一幟,宋襄公雖說氣力不濟(jì),也自命不凡想弄個頭頭當(dāng)當(dāng)。不過諸侯間認(rèn)得的只是實(shí)力!西北的秦穆公在百里傒等的輔佐下,國力日漸強(qiáng)盛。在外交上對近鄰晉國更是傾注了心血。晉獻(xiàn)公死后他輔佐夷吾入主。但是已成了晉惠公的夷吾背信棄義,最后導(dǎo)致秦晉韓原大戰(zhàn),他也當(dāng)了俘虜。

本文的兩位主人公,對于晉國幾次蒙秦國的幫助,一屆屆的國君輪番上臺,從國內(nèi)混戰(zhàn)殘殺到自亂而治,直至最后晉文公稱霸諸侯,都緊密相關(guān),所以必須予以簡介;而且本文所述的事件,在秦晉關(guān)系、晉國的變遷中也較重要。說明這一段歷史的來龍去脈,對于理解本文,以至后面的許多文章,如《寺人披見文公》、《介之推不言祿》、《公子重耳對秦客》、《晉獻(xiàn)公殺世子申生》等等的時代背景,也確實(shí)是不可或缺。

陰飴(yi)甥,即史籍所說的呂省,有的稱其為呂甥,是晉國大夫,晉惠公的重要大臣。他并不是姓陰,陰是他封邑的名稱,其復(fù)姓瑕呂。陰飴甥所扶保的晉惠公,是晉獻(xiàn)公之子名夷吾。獻(xiàn)公在其父統(tǒng)一晉國后的第二年繼位,征伐驪戎時虜?shù)昧梭P姬姐妹,獻(xiàn)公很寵愛她們,二人生公子奚齊和悼子,驪姬為了能使奚齊繼位,譖惡太子,其實(shí)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都很有賢名,得知消息后申生不辨也不走,在曲沃自殺,重耳和夷吾逃亡。跟隨重耳的名人不少,而呂省、(郤xi)芮跟隨著夷吾。奚齊則被立為太子,但是這只給他帶來了厄運(yùn)。晉獻(xiàn)公死后,里克、邳鄭殺太子奚齊和悼子,使人迎接重耳入朝,重耳經(jīng)過斟酌后拒絕了,他們就改迎夷吾。

在回晉國前,呂省認(rèn)為內(nèi)亂未定,另外還有其他公子在外,必須依靠強(qiáng)國的輔助,才能確保無虞。離晉國最近的強(qiáng)國就是秦,于是夷吾派郤芮前往懇求,還應(yīng)許以焦、瑕二城答謝。秦穆公答應(yīng)了并立即出兵護(hù)送,正遇齊桓公也派出隰朋率軍來安定晉國,因申生之母是齊女,桓公是諸侯霸主,此次也是盡舅家的情義。齊秦共扶晉惠公上臺。但是晉惠公繼位后卻殺了里克、邳鄭,又反悔了當(dāng)初的許諾,拒絕曾答應(yīng)劃出的土地,開始和秦國交惡。晉國后來遭遇大災(zāi),百里傒等力勸秦穆公不計(jì)前嫌,給予了賑濟(jì),使晉國平安度過了饑荒。幾年后秦大旱歉收,自然也向晉懇求幫助,但是晉惠公不僅不賣給糧食,反而大舉發(fā)兵伐秦。為此,秦穆公大怒,親自率領(lǐng)大軍討伐晉國。兩國軍隊(duì)?wèi)?zhàn)于韓原(山西芮城,也有人認(rèn)為是陜西韓城)。秦穆公的戰(zhàn)車陷入重圍,在他仰天長嘆的時候,一群晉國的流浪漢救了他,并繼續(xù)沖鋒陷陣,結(jié)果是晉軍大敗,晉惠公當(dāng)了俘虜。秦穆公擬殺了他祭祀天地。秦穆公的夫人,即是申生的姐姐,為了夷吾生命身穿孝服向穆公哀求。秦穆公答應(yīng)了,讓晉國派使臣到王城會盟。

在晉惠公背信棄義、和被傷害的秦國交鋒又喪師辱國被俘后,陰飴甥作為戰(zhàn)敗國的代表,面對仁厚的秦穆公,理屈不容置疑,但是他并未詞窮。他利用回答問題的機(jī)會,巧妙地表述了晉國國內(nèi)的輿論傾向,向秦穆公施加壓力;引用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認(rèn)識,喻請秦穆公權(quán)衡利弊,以博大的胸懷寬恕罪人。能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卑不亢并使得晉惠公臉面尚存,陰飴甥的外交辭令可謂典范。

文中所述陰飴甥的辯詞,確實(shí)很精彩。但是須注意,這并非是談判的開始,而是事件的整體結(jié)果已經(jīng)明確,他的辯詞不過是尾聲隨筆而已。不是陰飴甥保住了晉惠公的命。秦穆公沒有殺晉惠公祭祀神明,絕非是被陰飴甥嚇住了,而是周天子的干涉。天子以晉和周同宗為由,不允許殺。而申生的姐姐,也即穆公的夫人穆姬“衰絰涕泣”,也是功不可沒。最重要的,還有晉惠公的態(tài)度。當(dāng)兩國國君會盟,秦穆公許可他回國時,晉惠公先派陰飴甥回晉,說明他已經(jīng)沒有面目再回國拜社稷,請諸臣立太子圉(yu),這就使得“晉人皆哭”。于是在陰飴甥回到王城后,才有了本文的問答。

晉惠公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埋下了他與秦穆公無法真正和解、也是秦晉將繼續(xù)為敵的伏筆。實(shí)際上他回國后,兩家都未停止行動。晉惠公馬上殺了親秦的重臣,秦穆公也消滅了梁國。這梁國是夷吾逃亡避難的處所,也是太子圉母親的娘家,得知這一信息,作為會盟后的晉國人質(zhì),太子圉就產(chǎn)生了逃跑回國的念頭,并很快地付諸行動。他的逃走和繼位后的作為,促使秦穆公下定了決心,輔助重耳!

秦晉韓原之戰(zhàn)正值春秋諸侯爭霸全面展開的時候,形勢是瞬息萬變。文中的人物,其命運(yùn)也變幻莫測,對此,下面再作一簡略的交待。

這一時期,鄭莊公的霸業(yè)不復(fù)存在,齊桓公早已經(jīng)成為各諸侯的首領(lǐng);但是楚成王在中南獨(dú)樹一幟,擴(kuò)展版圖夯實(shí)了基礎(chǔ),軍事上也和齊桓公能平分秋色;宋襄公雖說氣力不濟(jì),只因?yàn)榉饩糇罡?,再滿口仁義道德,就自命不凡想弄個頭頭當(dāng)當(dāng),不過諸侯間認(rèn)得的只是實(shí)力!沒有人肯買宋襄公的賬。齊桓公有楚成王掣肘,手就不能伸得太長,于是,西北的秦穆公在百里傒、蹇叔、孟明視的輔佐下,發(fā)展經(jīng)濟(jì)、精兵厲武,國力日漸強(qiáng)盛。在外交上,他安定周邊諸侯小國,平剿作亂侵?jǐn)_的諸戎少數(shù)民族武裝,對于近鄰晉國,則更是傾注了心血。晉武公統(tǒng)一后就撒手西去,其子晉獻(xiàn)公平順沒有幾年,便因家事紛爭禍起蕭墻。秦穆公因是女婿,在晉獻(xiàn)公死后,即輔佐夷吾入主。儼然一派霸主形象。但晉惠公背信棄義反與秦為敵,最后導(dǎo)致韓原大戰(zhàn)。經(jīng)陰飴甥努力,晉惠公獲釋,兩國締結(jié)了盟約,晉惠公的兒子太子圉到秦國為人質(zhì)。秦穆公仍然力求與晉的和平共處,就將宗室女子許配給姬圉,這就是懷贏——后來姬圉繼位,稱晉懷公,女為贏姓故稱。但是姬圉卻一直對秦囚惠公事耿耿于懷,他是偷偷逃回晉國的,懷贏作為妻子、女兒,決定不負(fù)任何一方,姬圉逃走時她沒有聲張,也拒絕同行,所以很得秦穆公賞識。晉懷公繼位后決心鏟除重耳,令跟隨重耳的諸臣立即回國,否則滅其家族!晉國國內(nèi)大開殺戒,秦穆公也下定了決心,從楚國招重耳。楚成王認(rèn)定“楚遠(yuǎn)秦近,秦君賢,子其勉行”,禮送重耳到秦國。秦穆公將懷贏嫁給重耳,她因改嫁,以及重耳后來掌國成為晉文公,就改稱文贏。秦穆公發(fā)兵送重耳入晉,殺晉懷公立重耳。陰飴甥即呂甥陰謀燒宮殿刺殺晉文公,文公得知后逃走,和秦穆公會于王城。陰飴甥引兵沒能殺了晉文公,反被秦穆公所殺。

陰飴甥在這時奉命到秦國求和,實(shí)在是既理屈又尷尬。但是他在回答秦穆公的時候,陰飴甥巧妙地將國人分為“君子”、“小人”兩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認(rèn)晉侯過錯,向秦服罪;又表明晉國的士氣不可輕侮,態(tài)度軟硬兼施,不亢不卑,把話說的恰到好處。這個時候的他不但沒有詞窮,反而能振振有詞地把秦穆公說服,以自己的莊重自持、氣節(jié)凜然、才智縱橫,既贏得了秦穆公的尊重與款待,又不辱使命,達(dá)到了營救自己國君的目的。這真是一篇飽含思想智慧的的外交辭令。陰飴甥的精彩辯詞,讓他的外交辭令可稱典范。

陰飴甥對秦伯解讀

  晉惠公本是秦穆公的舅老爺,他靠姐夫的幫助,回國登了君位;卻以怨報(bào)德,和秦國打了一仗,結(jié)果兵敗被俘。陰飴甥在這時奉命到秦國求和,實(shí)在尷尬得很。但是,他在回答秦穆公的時候,巧妙地將國人分為“君子”、“小人”兩部分,一正一反,既承認(rèn)晉侯不是,向秦服罪;又表明晉國的士氣不可輕侮。軟硬兼施,說得不亢不卑,恰到好處。因此贏得秦穆公的尊敬,決心做個順?biāo)饲?,放回晉惠公,以提高自己的威信。

  《古文觀止》編者吳楚材的評語,說本文用的是“整對格”?,F(xiàn)代學(xué)者錢伯城解釋:整對格就是名與名對,段與段對。以本文來說,“君子”與“小人”對,“報(bào)仇”與“報(bào)德”對,“威”與“恕”對,“懷德”與“畏刑”對。內(nèi)容含意上的正反開合,則是意與意對。這種整對格,駢散結(jié)合,在唐以后的散文中,以韓愈為代表,曾被大量運(yùn)用。

作者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dāng)時著名史家、學(xué)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xiàn)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更多

左丘明的詩(共37首詩)
  •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zhàn)。
    曹劌請見。
    其鄉(xiāng)人曰: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乃入見。
    問:
    “何以戰(zhàn)?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
    戰(zhàn)則請從。
    ”   公與之乘。
    戰(zhàn)于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
    “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
    “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
    “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
    “夫戰(zhàn),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惠未徧一作“未遍”,通假字)
    查看譯文
  •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查看譯文
  • 《鄭伯克段于鄢/多行不義必自斃》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公曰: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通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
    ”對曰:
    “姜氏何厭[通饜]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
    公子呂曰: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通毋]生民心。
    ”公曰:
    “無庸,將自及。
    ”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
    “不義不暱(昵),厚將崩。
    ”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
    “鄭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稱鄭伯,譏失教也;
    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xiàn)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繄我獨(dú)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永錫[通賜]爾類。
    ’其是之謂乎!
    查看譯文
  • 《周鄭交質(zhì)》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
    王貳于虢,鄭伯怨王。
    王曰:
    “無之。
    ”故周鄭交質(zhì)。
    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
      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yùn)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jié)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zhì)?
    《風(fēng)》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查看譯文
  • 《石碏諫寵州吁》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
    又娶于陳,曰厲媯。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qū)櫠或?,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yuǎn)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zhǔn)荹通“事”]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查看譯文
  • 四月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四月維夏,六月徂署。
    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冬日烈烈,飄風(fēng)發(fā)發(fā)。
    民莫不穀,我獨(dú)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
    我日構(gòu)禍,曷云能穀?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jì)。
    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
    匪鳣匪鮪,潛逃于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 棫樸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
    濟(jì)濟(jì)辟王,左右趣之。
    濟(jì)濟(jì)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
    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倬彼云漢,為章于天。
    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綱紀(jì)四方。
  • 四牡
    佚名〔先秦〕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豈不懷歸?
    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啴啴駱馬。
    豈不懷歸?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
    豈不懷歸?
    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 下泉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愾我寤嘆,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
    愾我寤嘆,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愾我寤嘆,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 史記引語
    佚名〔先秦〕
    狡兔死。
    良狗烹。
    高鳥盡。
    良弓藏。
    敵國破。
    謀臣亡。

古詩大全

http://www.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c543ac9a46c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