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先秦]佚名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馀城,盡郡縣之以屬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
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
齊田單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余城以復齊。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
“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
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
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
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為將軍久暴露于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
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
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
”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zhì)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
今王使使者數(shù)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  “臣聞賢圣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
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論行而結(jié)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jié)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于父兄,而使臣為亞卿。
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先王命之曰:
‘我有積怨深怒于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
’臣對曰:
‘夫齊,霸國之余教而驟勝之遺事也,閑于甲兵,習于戰(zhàn)攻。
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
舉天下而圖之,莫徑于結(jié)趙矣。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趙若許約,楚、趙、宋盡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
’先王曰:
‘善。
’臣乃口受令,具符節(jié),南使臣于趙。
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于濟上。
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
輕卒銳兵,長驅(qū)至國。
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
大呂陳于元英,故鼎反乎歷室,齊器設于寧臺。
薊丘之植,植于汶篁。
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為順于其志,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
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于后世。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遺令詔后嗣之馀義,執(zhí)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于后世。
”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于郢;
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
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
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
臣雖不佞,數(shù)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
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樂毅報燕王書譯文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馀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萃跫次?,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余城以復齊。昌國君樂毅,替燕昭王聯(lián)合五國的軍隊,攻入齊國,連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劃歸燕國。還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繼位,中了齊人的反間計,懷疑樂毅,派騎劫代替他。樂毅逃到趙國,趙王封他為望諸君。齊國大將田單用計騙了騎劫,打敗燕軍,收復七十多座城邑,恢復了齊國的領土。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為將軍久暴露于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燕王后悔了,又怕趙國任用樂毅,乘燕國戰(zhàn)敗之機來攻燕,便派人去責備樂毅,又向樂毅表歉意,說:“先王把整個燕國托付將軍,將軍為燕攻破了齊國,為先王報了仇,天下人莫不震動。寡人怎敢一刻忘記將軍的功勛?。〔恍蚁韧鯍仐壢撼级?,寡人剛剛繼位,左右蒙騙了寡人。不過,寡人派騎劫代替將軍,只是因為將軍長久在野外作戰(zhàn),所以調(diào)將軍回國,休養(yǎng)休養(yǎng),共商國是。將軍卻誤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閡,拋棄燕國而投奔趙國。為將軍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樣報答先王對將軍的恩情呢?”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zhì)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今王使使者數(shù)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望諸君樂毅便派人進獻書信,回答惠王說:“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的遺命,順從大王左右的心意,恐怕回來受到刀斧之刑,以致?lián)p害先王知人之明,又使您虧于君臣之義,只得投奔趙國,承擔了不賢的罪名,也不愿表白?,F(xiàn)在大王派人來數(shù)說臣的罪過,恐怕大王左右不能體會先王重用臣的理由,也不明白臣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意,才敢寫信答復大王。

“臣聞賢圣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jié)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jié)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謀于父兄,而使臣為亞卿。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臣聽說,賢圣的君主,不把爵祿私賞給自己的親人,只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職隨便授予自己寵幸的人,只有才能相當?shù)牟湃蚊K?,考察才能而授官,是成就功業(yè)的君主;根據(jù)德行而結(jié)交,是樹立名聲的賢士。臣以所學的知識來觀察,覺得先王處理國事,高于世俗的理想,因此借用魏王的使節(jié),得以到燕國親身考察。先王對臣過看重,從賓客中選拔出來,安置在群臣之上,不與王室的長輩商量,便任命臣為亞卿。臣自以為能夠奉行命令、秉承教導,可以僥幸免于罪過,也就毫不辭讓,接受了任命。

“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于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臣對曰:‘夫齊,霸國之余教而驟勝之遺事也,閑于甲兵,習于戰(zhàn)攻。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舉天下而圖之,莫徑于結(jié)趙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趙若許約,楚、趙、宋盡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韧踉唬骸啤!寄丝谑芰?,具符節(jié),南使臣于趙。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于濟上。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輕卒銳兵,長驅(qū)至國。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大呂陳于元英,故鼎反乎歷室,齊器設于寧臺。薊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為順于其志,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span>先王命令臣,說:‘我跟齊國積累了深仇大恨,那怕國小力微,也想報齊國之仇。’臣回答說:‘齊國本來有霸主的傳統(tǒng),打過多次勝仗,熟悉軍事,長于攻戰(zhàn)。大王如果要伐齊,必須發(fā)動天下的兵力來對付它。要發(fā)動天下的兵力,最好是先同趙國結(jié)盟。還有淮北,本是宋國的土地,被齊國獨吞了,楚魏兩國都想得一份。趙如果贊同,約同楚魏盡力幫助,以四國的力量進攻,就可大破齊國了?!韧跽f:‘好!’臣便接受命令,準備符節(jié),南下出使趙國。很快回國復命,發(fā)兵攻齊。順應上天之道,倚仗先王的聲威,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都隨著先王進兵濟上而為燕國所有了,濟水上的燕軍,奉令出擊,大獲勝利。士卒輕裝,武器銳利,長驅(qū)直入,攻占齊都。齊王逃奔至莒,幸免一死。所有的珠玉財寶,車甲珍器,歸燕國所有。大呂鐘陳列在元英殿上,燕國的寶鼎又運回歷室殿,齊國的寶器都擺設在燕國的寧臺。原來樹立在薊丘的燕國旗幟,插到齊國汶水兩岸的竹田。自從五霸以來,沒有誰的功勛能趕上先王。先王很愜意,認為臣沒有貽誤他的命令,所以裂土封,使臣得比于小國諸侯。臣不才,自信能夠奉行命令,秉承教導,可以僥幸免于罪過,因此毫不推辭而接受了封爵。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于后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遺令詔后嗣之馀義,執(zhí)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于后世?!?/span>臣聽說,賢明的君主,建立了功業(yè)就不讓它廢棄,所以才能記載于史冊;有預見的賢士,成名之后決不讓它敗壞,所以為后世稱贊。像先王這樣報仇雪恨,征服了萬輛兵車的強國,沒收它八百年的積蓄,直到逝世那天,還留下叮囑嗣君的遺訓,使執(zhí)政任事的官員能遵循法令,安撫親疏上下,推及百姓奴隸,這都是能夠教育后世的啊。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span>“臣聽說,善于創(chuàng)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終。從前,伍子胥說動了闔閭,因此吳王能夠遠征到楚國的郢都;夫差卻不信伍子胥的預見能夠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預見新舊兩主的氣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還不改變他的怨憤。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span>所以,脫身免禍,保伐齊的大功,用以表明先王的業(yè)績,這是臣的上策。遭受詆毀和侮辱的錯誤處置,毀害先王的美名,這是臣最大的恐懼。面臨著不測之罪,卻又助趙攻燕,妄圖私利,我決不干這不義之事。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shù)奉教于君子矣??质逃咧H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臣聽說,古代的君子,和朋友斷絕交往,也決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臣含冤離開本國,也不為自己表白。臣雖然不才,也曾多次受過君子的教誨,只是恐怕大王輕信左右的讒言,因此冒昧回信說明,希望您多加考慮?!?/span>

樂毅報燕王書注解

1
五國之兵:趙、楚、韓、燕、魏五國聯(lián)軍。
2
三城:指齊國的聊城、莒、即墨三城,都在今山東省。
3
用齊人反間:齊將田單放出謠言,說樂毅想反叛燕國,自己做齊王。燕惠王信以為真。
4
騎劫:燕國將領。
5
望諸君:趙國給樂毅的封號。
6
田單:戰(zhàn)國時齊國大將,屢立戰(zhàn)功,封安平君,被齊襄王任為國相。
7
詐騎劫:田單派人向燕軍詐降,騎劫被蒙蔽;又用千余頭牛,角上縛兵刃,尾上扎葦草灌油,夜間點燃牛尾,猛沖燕軍營帳,并以數(shù)千勇士隨后沖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
8
讓:責備。
9
先王:燕惠王之父燕昭王。
10
左右誤寡人:指燕惠王左右親近的人造謠。
11
過聽:誤信流言。
12
隙:隔閡。
13
捐:拋棄。
14
不佞:沒有才智。謙詞。
15
奉承:秉承,領受。
16
左右:書信中對對方的尊稱,表不敢直接稱對方,只稱呼對方的左右執(zhí)事者。
17
抵:遭受。
18
斧質(zhì):刀斧與砧板,殺人的刑具。
19
足下:對對方的尊稱。古時用于尊者,后代只用于同輩。
20
不肖:不賢。自謙之詞。
21
為辭說:用言詞辯解。
22
侍御者:侍侯國君的人,實指惠王。
23
畜幸:畜養(yǎng)寵信。
24
假節(jié):憑借符節(jié)。節(jié),外交使臣所持之憑證。
25
擢:提拔。
26
之:我。
27
乎:同“于”,從。
28
亞卿:官名,地位僅次于上卿。
29
霸國:齊桓公曾稱霸諸侯,故稱齊國為霸國。
30
余教:留下的功績。
31
驟勝:多次戰(zhàn)勝。
32
遺事:往事。
33
閑:同“嫻”,嫻熟,熟練。
34
甲兵:鎧甲兵器,借指軍事。
35
徑:直接。
36
淮北:淮河以北地區(qū),是齊國屬地。
37
宋地:今江蘇銅山、河南商丘、山東曲阜之間的地區(qū),為齊所吞并。
38
河北:黃河以北。
39
濟上:濟水旁邊。
40
莒:今山東莒縣。
41
大呂:鐘名。
42
元英:燕國宮殿名。
43
故鼎:指齊國掠奪的燕鼎,復歸燕國。
44
歷室:燕國宮殿名。
45
寧臺:燕國宮殿名。
46
薊丘:燕國都城,今北京市西南。
47
汶篁:齊國汶水邊的竹田。
48
不頓命:不辜負使命。
49
春秋:指一般史書。古代編年史都叫春秋。
50
蚤:通“早”。
51
八百歲:從姜太公建國到這次戰(zhàn)爭約八百年。
52
庶孽:妾生的兒子。
53
施:延續(xù)普及。
54
萌隸:指百姓。
55
善作者:善于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人。
56
善成:善于守業(yè)。
57
乎:同“于”,被。
58
遠跡:在遠處留下足跡,指長途伐楚。
59
郢:楚國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
60
鴟夷:皮革制的口袋。
61
先論:預見。
62
量:氣量。
63
離:通“罹”,遭受。
64
墮:敗壞。

樂毅報燕王書賞析

燕王噲時,齊湣王因燕亂起兵攻燕,擄掠燕國寶器運回齊國。燕人共立太子平為燕昭王。昭王用樂毅為上將軍,聯(lián)合五國的軍隊攻破齊國。后來燕國中了齊國的反間計,樂毅被迫出逃,齊人大破燕軍。燕惠王因而寫信給樂毅,樂毅寫這封信來回答。

樂毅針對燕惠王來信中說的“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從兩方面予以回答:第一,寫他為了報先王知遇之恩,作了詳盡規(guī)劃,再率軍隊徹底報了積怨。第二,考慮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所以“負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免得“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從而保留先王知人之明。這第二點,正是回答惠王責備他的“棄燕歸趙”。最后再說明“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彼诨卮鸬诙c時只用典而不點破,正是“不出惡聲”;他不避“遁逃奔趙”,正是“不潔其名”。這封信,回答燕惠王的責問,措辭極為婉轉(zhuǎn)得體;又恰到好處地顯示出作者的善于謀劃,善于用兵,以及善于全身保名??烤贾鰜斫üαI(yè),是古代不少有才能的人的愿望,所以這封信成為歷代所傳誦的名篇。

佚名的詩(共28987首詩)
  • 《觀別者》
    青青楊柳陌。
    陌上別離人。
    愛子游燕趙。
    高堂有老親。
    不行無可養(yǎng)。
    行去百憂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鄰。
    都門帳飲畢。
    從此謝親賓。
    揮涕逐前侶。
    含凄動征輪。
    車徒望不見。
    時見起行塵。
    吾(一作余)亦辭家久(一作者)。
    看之淚滿巾。
    查看譯文
  • 《跋林和靖手書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詩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幾年。
    后來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無洄沿。
    又如商鞅壞井田,夷封溝洫開陌阡。
    吟哦一變成號顛,秦張功甫出此編。
    我讀未竟心犁然,借歸手抄家自傅。
    藏之篋笥待后賢,庶萬有一唐風還。
    查看譯文
  •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查看譯文
  • 《五十言懷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查看譯文
  •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查看譯文
  • 南蒯歌
    先秦無名〔先秦〕
    我有圃。
    生之杞乎。
    從我者鄙乎。
    倍其鄰者恥乎。
    已乎已乎。
    非吾黨之士乎。
  • 小明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豈不懷歸?
    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曷云其還?
    歲聿云莫。
    念我獨兮,我事孔庶。
    心之憂矣,憚我不暇。
    念彼共人,眷眷懷顧!
    豈不懷歸?
    畏此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
    曷云其還?
    政事愈蹙。
    歲聿云莫,采蕭獲菽。
    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念彼共人,興言出宿。
    豈不懷歸?
    畏此反覆。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
    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 楊朱歌
    佚名佚名〔先秦〕
    天其弗識。
    人胡能覺。
    匪佑自天。
    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
    其弗知呼。
    醫(yī)乎巫乎。
    其知之乎。
  • 關雎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賡歌
    先秦無名〔先秦〕
    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
    百工熙哉。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元首叢脞哉。
    股肱惰哉。
    萬事墮哉。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68b43ac9a468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