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佚名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
龍旂陽陽,和鈴央央。
鞗革有鸧,休有烈光。
率見昭考,以孝以享。
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

載見譯文

載見辟王,曰求厥章。龍旂陽陽,和鈴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諸侯初次朝周王,求賜王朝新典章。蛟龍旗幟隨風(fēng)揚(yáng),車上和鈴響叮當(dāng)。馬轡銅飾光燦燦,美麗飾物閃光芒。相率拜祭先王靈,孝敬祭品請神享。祈求神明賜長壽,保佑日子用安康,賜予幸福無窮量。文武兼?zhèn)渲T侯公,先王賜予你多福,使你事業(yè)永輝煌。

載見注解

1
載:始。
2
辟王:君王。指周成王。
3
曰:同“聿”,發(fā)語詞。
4
厥:其。
5
章:典章法度。指車服禮儀之文章制度。
6
龍旂:畫有蛟龍圖案的旗,旗竿頭系鈴。
7
陽陽:鮮明。一說即“揚(yáng)揚(yáng)”,旗飄動飛揚(yáng)之貌。
8
和:掛在車軾(扶手橫木)前的鈴。
9
鈴:掛在旂上的鈴,一說掛在車衡上的鈴。
10
央央:鈴聲和諧。
11
鞗革:馬韁頭的銅飾。
12
有鸧:鸧鸧,銅飾美盛貌。一說銅飾相擊之聲。
13
休:美。
14
有:同“又”。
15
烈光:光亮。
16
率:帶領(lǐng)。
17
昭考:皇考。此處指周武王。都是獻(xiàn)祭的意思。
18
介:通“匄(gài)”。求。
19
永言:即“永焉”,長久貌。言,語助詞。
20
思:發(fā)語詞。
21
皇:大。
22
祜:福。
23
烈文:輝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
24
辟公:指諸侯公卿。
25
綏:安撫。一說賜也。
26
俾:使。
27
緝熙:光明,顯耀。
28
純嘏:大福,美福。

載見賞析

和《周頌·雝》相同,《周頌·載見》也是寫助祭的,只是祭祀對象和描寫重點有所不同。

《載見》的祭祀對象是武王,《毛詩序》謂“始見乎武王之廟也”,朱熹《詩集傳》亦云“昭考,武王也”,后世諸家于此無異辭。按周時廟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為穆,則武王為昭,故稱昭考。因此,“載見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拜d”訓(xùn)始,助祭諸侯的朝見則在成王即位之時。成王是由周公輔佐即位的,只是名義或形式上的君主,實權(quán)則掌握在攝政的周公之手,諸侯助祭的隆重儀式當(dāng)亦是周公一手策劃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讓成王牢記先王遺訓(xùn),繼承并光大先王遺業(yè)。周公極盡攝政之職,時時注意對成王的規(guī)勸乃至管教,《尚書》中的一篇《無逸》便是明證。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無法應(yīng)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權(quán)威性的答復(fù)。舊說《周禮》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當(dāng)了然于胸。如此看來,《載見》的祭祀對象與《雝》不同,祭祀時的背景也大不一樣。《詩經(jīng)傳說匯纂》所說“一以顯耆定之大烈彌光,一以彰萬國之歡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時局特點與急務(wù)。

和《雝》所描寫的“肅肅”、“穆穆”的神態(tài)不同,《載見》重點在于描寫助祭諸侯來朝的隊伍,朱熹評之曰“賦”也。詩中“龍旂陽陽”四句,確實具有賦的鋪敘特點:鮮明的旗幟飄揚(yáng),鈴聲連續(xù)不斷響成一片,馬匹也裝飾得金碧輝煌,熱烈隆重的氣氛,浩大磅礴的氣勢,有聲有色;八方匯集,分明是對周王室權(quán)威的臣服與敬意。周頌中的許多祭祀詩,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屢用套語,絲毫不考慮文學(xué)性的,而《載見》卻安排了極為生動的鋪敘,在一般說來枯燥乏味的頌詩中令人刮目相看。這也足以說明,在有助于實現(xiàn)政治目的的情況下,統(tǒng)治者不僅不排斥,而且會充分調(diào)動積極的文學(xué)手段。

詩的后半部分,奉獻(xiàn)祭品,祈求福佑,純屬祭祀詩的慣用套路,本無須贅辭,但其中“烈文辟公”一句頗值得注意。在詩的結(jié)尾用諸侯壓軸,這令人想起成王的新即位,而且是年幼的君王即位。古代歸根結(jié)蒂是人治社會;就臣子而言,先王駕馭得了他,他服先王,但未必即如服先王一般無二地服新主;就新主而言,也可能會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最高統(tǒng)治者更換之時,臣下的離心與疑慮往往是同時并存,且成為政局動蕩的因素。詩中贊揚(yáng)諸侯,委以輔佐重任,寄以厚望,便是打消諸侯的疑慮,防止其離心,達(dá)到穩(wěn)定政局的目的。可見,《載見》始以諸侯,結(jié)以諸侯,助祭諸侯在詩中成了著墨最多的主人公,實在并非出于偶然。

佚名的詩(共28987首詩)
  • 《觀別者》
    青青楊柳陌。
    陌上別離人。
    愛子游燕趙。
    高堂有老親。
    不行無可養(yǎng)。
    行去百憂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鄰。
    都門帳飲畢。
    從此謝親賓。
    揮涕逐前侶。
    含凄動征輪。
    車徒望不見。
    時見起行塵。
    吾(一作余)亦辭家久(一作者)。
    看之淚滿巾。
    查看譯文
  • 《跋林和靖手書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詩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幾年。
    后來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無洄沿。
    又如商鞅壞井田,夷封溝洫開陌阡。
    吟哦一變成號顛,秦張功甫出此編。
    我讀未竟心犁然,借歸手抄家自傅。
    藏之篋笥待后賢,庶萬有一唐風(fēng)還。
    查看譯文
  •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查看譯文
  • 《五十言懷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查看譯文
  • 《自題一絕》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查看譯文
  • 北門
    佚名佚名〔先秦〕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已焉哉!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
    已焉哉!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左丘明〔先秦〕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
    “獻(xiàn)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懷無親,外內(nèi)棄之。
    天未絕晉,必將有主。
    主晉祀者,非君而誰?
    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下義其罪,上賞其奸。
    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誰懟?
    ”  對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  對曰:
    “言,身之文也。
    身將隱,焉用文之?
    是求顯也。
    ”  其母曰:
    “能如是乎?
    與汝偕隱。
    ”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地名)為之田。
    曰:
    “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 何人斯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胡逝我梁,不入我門。
    伊誰云從,維暴之云。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
    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
    我聞其聲,不見其身。
    不愧于天,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fēng)。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攪我心。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爾之亟行,遑脂爾車。
    壹者之來,云何其盱。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壹者之來,俾我祗也。
    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及爾如貫,諒不我知。
    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
    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作此好歌,以極反側(cè)。
  • 兩小兒辯日
    列御寇列御寇〔先秦〕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
    “孰為汝多知乎?
  • 十畝之間
    詩經(jīng)詩經(jīng)〔先秦〕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406a43ac9a406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