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元代]高啟

  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lián)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巖居其詞,拔其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異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蓋以節(jié)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
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
皆吳王夫差宴游之遺處也。
又其上則有草堂,可以容棲遲;
有琴臺,可以周眺覽;
有軒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
有閣以瞰具區(qū)之波,曰涵空,虛明動蕩,用號奇觀。
蓋專此郡之美者,山;
而專此山之美者,閣也。
  啟,吳人,游此雖甚亟,然山每匿幽閟勝,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從淮南行省參知政事臨川饒公與客十人復來游。
升于高,則山之佳者悠然來。
入于奧,則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嵐為之蹇舒,杉檜為之拂舞。
幽顯巨細,爭獻厥狀,披豁呈露,無有隱循。
然后知于此山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異于眾者,尚能待人而自見,而況人之異于眾者哉!
公顧瞻有得,因命客賦詩,而屬啟為之記。
啟謂:
“天于詭奇之地不多設,人于登臨之樂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盡夫游觀之樂也。
今靈巖為名山,諸公為名士,蓋必相須而適相值,夫豈偶然哉!
宜其目領而心解,景會而理得也。
若啟之陋,而亦與其有得焉,顧非幸也歟?
啟為客最少,然敢執(zhí)筆而不辭者,亦將有以私識其幸也!
”十人者,淮海秦約、諸暨姜漸、河南陸仁、會稽張憲、天臺詹參、豫章陳增、吳郡金起、金華王順、嘉陵楊基、吳陵劉勝也。

游靈巖記譯文

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lián)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巖居其詞,拔其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異也。吳縣東面沒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聯(lián)在一起,山嶺相疊,數(shù)量諸多;山勢有起有伏,而靈巖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為一伍。遠望過去,都知道靈巖與眾不同。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蓋以節(jié)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吳王夫差宴游之遺處也。又其上則有草堂,可以容棲遲;有琴臺,可以周眺覽;有軒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閣以瞰具區(qū)之波,曰涵空,虛明動蕩,用號奇觀。蓋專此郡之美者,山;而專此山之美者,閣也。從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大概建在這里,路人不必費太多體力就可以在此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處幽深曲折的洞,有人說是西施洞;這里還有旺盛的泉水,相傳是西施濯花之處,這里都是過去吳王夫差宴游的遺跡了。其上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臺,站在那里可以遠眺四周;有軒,可以看到對面的洞庭山,軒名抱翠。有閣,可以俯瞰太湖水波,閣名涵虛;虛明動蕩,因此稱為奇觀閣。吳郡最美的山是靈巖,而靈巖最美的地方,則是此處了。

啟,吳人,游此雖甚亟,然山每匿幽閟勝,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從淮南行省參知政事臨川饒公與客十人復來游。升于高,則山之佳者悠然來。入于奧,則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嵐為之蹇舒,杉檜為之拂舞。幽顯巨細,爭獻厥狀,披豁呈露,無有隱循。然后知于此山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我是吳縣人,來這個地方很多次。但是每次靈巖似乎都將幽境勝景隱藏了起來,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有什么不好來,也許靈巖是存心鄙視我這樣淺薄的人吧。今年春天,我跟隨淮南行省參知政事臨川饒介公和其他十個客人再來游玩。爬到了高處,優(yōu)美的山景主動出現(xiàn)了;進入深山,奇石自然出現(xiàn)了;山間霧氣也為之舒展,杉樹檜樹也隨風起舞。靈巖山,大的,小的,明顯的,不明顯的景色,都爭著顯現(xiàn)出它們的姿態(tài),不再隱藏起來,毫無保留的呈現(xiàn)出來。這時候才知道自己對于這山是從今天才開始明白,其實過去并不了解。

夫山之異于眾者,尚能待人而自見,而況人之異于眾者哉!公顧瞻有得,因命客賦詩,而屬啟為之記。啟謂:“天于詭奇之地不多設,人于登臨之樂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盡夫游觀之樂也。今靈巖為名山,諸公為名士,蓋必相須而適相值,夫豈偶然哉!宜其目領而心解,景會而理得也。若啟之陋,而亦與其有得焉,顧非幸也歟?啟為客最少,然敢執(zhí)筆而不辭者,亦將有以私識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約、諸暨姜漸、河南陸仁、會稽張憲、天臺詹參、豫章陳增、吳郡金起、金華王順、嘉陵楊基、吳陵劉勝也。 山的景致不同與尋常,尚且能待人來看,更何況人不同與常人呢?饒公觀看景色有得,命隨同的客人賦詩,囑咐我為之記。我說:“天下詭奇的地方不多,而人也并非每次登山都能體會到登臨的樂趣。山被人欣賞,而人欣賞山,兩相成映(意為有這樣的山而遇到不到這樣的人,或者有這樣的人而見不到這樣的山,都不能算完全獲得游覽的快樂,所謂這樣,疑后面所指名山、名士)?,F(xiàn)在靈巖是名山,諸位是名士,想必真是互相不負其名。難道是偶然嗎?是因為人們看到風景而心中理解,景物被領略到而理趣得以被體會吧。而我不過是粗陋的人,也跟隨其中有所體會,不也是一種幸運嗎?我是這里面最年輕的,不敢推辭執(zhí)筆為記的任務,這樣也可以私下將這份幸運記錄下來”。同行的十個人是淮海秦約、諸暨姜漸、河南陸仁、會稽張憲、天臺詹參、豫章陳增、吳郡金起、金華王順、嘉陵楊基和吳陵劉勝。

游靈巖記注解

1
靈巖:山名,又稱硯石山,在江蘇蘇州西南,春秋末,吳王夫差建離宮于此,有古跡多處。吳縣縣城。吳縣、蘇州在同一治所。眾多而富麗。
2
若:像是。
3
列:排列在一起。
4
咸:都。
5
有異:有特殊之處、與眾不同。
6
節(jié):節(jié)省。
7
行者:路人。深遠曲折。
8
西施:春秋末越國美女。越王勾踐把她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
9
泓然:形容水量大。相傳為西施濯花之處。
10
容:供,讓。
11
棲遲:宿息。
12
周眺覽:向四周遠看。有廊的房屋。當,對著。山名,在今蘇州西南太湖中。
13
具區(qū):太湖的古稱。
14
用:因此。
15
號:稱為。
16
專:獨一。屢次。
17
甚亟:次數(shù)甚多。
18
每:每每,常常。把幽境勝景都隱藏閉塞起來。意謂找不到幽勝佳境,也挑剔不了差錯。謂好像靈巖山存心鄙視我這樣的淺薄的人。
19
淮南行省:張士誠在蘇州稱吳王(—)后,仿元代行省建制,設淮南行省,地處當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qū)。
20
參知政事:行省的副長官。饒公,名介,字介之,自號華蓋山樵,臨川(今屬江西)人,元末自翰林應奉出僉江浙廉訪司事,張士誠稱吳王后,任饒介為淮南行省參知政事。吳亡,被俘處死。有《右丞集》。
21
客:門客,幕僚。承上二句,意謂由于饒介這位長官來游,靈巖山就大顯殷勤,登高山,就讓優(yōu)美山景自然出現(xiàn);進深山,就讓奇石突然出現(xiàn)。“悠然”,自在的樣子?!皧W”,深,指山的深處。
22
氛嵐:山間霧氣。
23
蹇舒:舒展。
24
杉:杉樹,喬木。也叫圓柏、檜柏,常綠喬木。
25
幽顯巨細:不明顯的,明顯的,大的,小的。
26
厥狀:它們的姿態(tài)。
27
披:打開。
28
豁:敞亮。
29
呈:顯出。
30
露:顯露。
31
隱循:隱蔽躲閃。
32
公:指饒介。
33
顧瞻:觀看。顧,回頭看;瞻,向上或向前看。通“囑”,囑咐。
34
詭奇:奇異。大意是說,山被人欣賞,人欣賞山,是相應的。有這樣的山而遇不到這樣的人,或者有這樣的人而見不到這樣的山,都不能完全獲得游覽的快樂。
35
其:這個,這樣的。
36
夫:這個。
37
須:待。
38
值:遇。
39
目領:眼睛看到、接受。
40
心解:心里理解。
41
景會:景物被領會到。
42
理得:理趣被體會到??雌饋聿皇且环N幸運嗎。
43
歟:疑問助詞。
44
為客:意思是算作饒介的一個門客;這是謙詞。
45
少:年齡小。私下里記著這種幸運?!白R”,記。
46
淮海秦約:字文仲,太倉(今屬江蘇)人,郡望淮海。明初應召拜禮部侍郎,因母老辭歸。后來再赴京城做官,因年老難以任職,為溧陽教諭。
47
諸暨姜漸:諸暨(今屬浙江)人,元代末年客拔吳郡,張士誠為吳王,任為行省從事,不久以病辭職。明初為太常博士。
48
河南陸仁:字良貴,號樵雪生,又號乾乾拔士,河南人,客拔昆山,是在野的大名士。
49
會稽張憲:字思廉,號玉笥生,山陰(古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人。張士誠為吳王時,任為樞密院都事,吳亡,隱名遁世。
50
天臺詹參:其人未詳;“天臺”,今屬浙江。
51
豫章陳增:其人未詳;“豫章”,今江西南昌。吳郡金起,其人未詳。
52
金華王順:其人未詳;“金華”,今屬浙江。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陵(今屬四川),生長吳郡。張士誠為吳王,任為丞相府記室;明初任山西按察使。他與高啟、張羽、徐賁齊名,稱明初吳中四杰。
53
吳陵劉勝:其人未詳。

游靈巖記賞析

高啟的《游靈巖記》,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張士誠據(jù)蘇州自稱吳王期間,記敘了作者奉陪張士誠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參知政事饒介游蘇州靈巖山及賦詩之事。

《游靈巖記》文辭清麗,字句整飾,意在言外。明為游記,卻不著意于正面記敘此次游山的歷程;明是應命之作,卻飽含譏諷挖苦之意。文中巧妙地表現(xiàn)了作者鄙夷權貴,不尚功利,潔身自好的志向。文如其人,結構精巧。

文中明褒實貶,詭譎嘲弄?!队戊`巖記》以靈巖之“異”,一貫到底,借記述靈巖之游,運用明褒實貶的手法,詭譎巧妙地嘲弄了一伙趨炎附勢的新貴。作者先說靈巖山特異于蘇州諸山。吳城東面是廣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連綿起伏的峰巒疊嶂?!胺迓?lián)嶺屬”之中,靈巖一山獨秀,像是不肯和眾峰排列在一起,獨具匠心地突出靈巖山之“異”,也為下文的議論設下伏筆。接著,作者著重描述靈巖山以吳王夫差及西施諸古跡著名,以山上臺、軒、閣可以四周遠眺“虛明動蕩”稱勝,而對靈巖山本身的景物未予正面描述與稱道。然后筆調(diào)一轉(zhuǎn),忽然說:“啟,吳人,游此雖甚亟,然山每匿幽閟勝,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他自己是當?shù)厝?,雖然常游靈巖山,但未發(fā)現(xiàn)靈巖有幽境勝景,用文中的話來說,仿佛靈巖山故意鄙薄本地人淺陋,把幽境勝景都隱藏起來,等待外來貴賓蒞臨欣賞。從而引出饒介及其隨行的游山,見出饒介對靈巖山景物“幽顯巨細”,莫不稱道,而作者自認“淺陋”,從前不識靈巖山。最后借饒介“命客賦詩,而屬啟為之記”,發(fā)揮議論:山被人欣賞,人欣賞山,兩相對應,有這樣的山而遇不到這樣的人,或者有這樣的人而見不到這樣的山,“皆不足以盡夫游觀之樂”。名山須待名士賞識,名士須遇名山共游?!敖耢`巖為名山,諸公為名士,蓋必相須而適相值”。并且特意點明“若啟之陋,而亦與其有得焉,顧非幸也歟?”他只是“有幸”參與此游,其實并不在“名士”諸公之列。

靈巖山是蘇州的名山。作者是蘇州人,又是飽學卓見、品位高雅之士,熱愛家鄉(xiāng)的山,熱愛家鄉(xiāng)的水,熱愛家鄉(xiāng)的名勝,又屢次游覽靈巖山,并不是“不識”靈巖,也不是“知于此山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正是由于作者對靈巖十分熟悉,才能如此獨到地把握和道出靈巖山之“異”,才能如此精準地領略并感嘆:“蓋專此郡之美者,山;而專此山之美者,閣也?!?/p>

作者以“淺陋”的姿態(tài)自居,在《游靈巖記》的寫景、記事以及議論之中蘊含了深意:以明褒實貶的筆法,寄寓比喻,嘲弄新貴大員饒介的附庸風雅,其實并不識靈巖,挖苦同游的十位幕僚“名士”的簇擁,其實是趨炎附勢。高啟猶如靈巖山,“拔奇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全文因此別有一番機趣。

作者簡介

高啟
高啟[元代]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更多

高啟的詩(共1087首詩)
  • 《牧牛詞》
    爾牛角彎環(huán),我牛尾禿速,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查看譯文
  • 《尋胡隱者》
    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
    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查看譯文
  • 《廬山》
    騎馬幽幽度嶺遲,老僧不識使君誰。
    門開紅葉林中寺,泉浸青山石上池。
    殘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鶴巢危。
    壁間不用題名字,無數(shù)蒼苔沒舊碑。
    查看譯文
  • 《客中憶二女》
    每憶門前兩候歸,客中長夜夢魂飛。
    料應此際猶依母,燈下看縫寄我衣。
    查看譯文
  • 《詠梅》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查看譯文
  • 九月一日游昭亭
    丁復〔元代〕
    山色江光帶近郊,道旁楊柳舞寒條。
    半生九日黃花酒,多在西風白下橋。
    千里客游仍暮景,異鄉(xiāng)人事又今朝。
    老來未遣登臨懶,盡醉東家綠玉瓢。
  • 過秦樓·客中端午
    朱唏顏〔元代〕
    水碧紗廚,月圓紈扇,悄悄午窗曾共。
    祛愁楚艾,照眼安榴,節(jié)物把人傳送。
    無奈長晝?nèi)缒辏L趁吟情,蝶迷鄉(xiāng)夢。
    悵歸期多誤,暮云凝望,亂愁如葑。
    誰念我、悶對騷經(jīng),慵尋遺譜,冷落赴湘琴弄。
    醒魂正渴,筒碧初乾,買健聽人呼*。
    不似歸來故園,同泛香蒲,頻傾春甕。
    盡癡兒呆女,齊唱湖樓興動。
  • 地震謠
    楊維楨楊維楨〔元代〕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
    地積大塊作方載,豈有壞崩如杞人。
    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動搖海水泄。
    便恐昆侖八柱折,赤子啾啾憂地裂。
    唐堯天子居上頭,賢相柱天如不周。
    保國如甌,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憂。
  • 寒早·春閏秋寒早
    方回方回〔元代〕
    春閏秋寒早,人窮物議多。
    孰非愁里老,聊且醉時歌。
    輕捷矜乘跨,張皇侈殿呵。
    老夫自高臥,風雨夢漁蓑。
  • 水調(diào)歌頭·雞犬相聞溪山如畫
    謝應芳謝應芳〔元代〕
    雞犬相聞,溪山如畫,梅花只在前村。
    逍遙杖屨,不過翟公門。
    前度春風已老,對芳草、還憶王孫。
    長安市,看花人去,車馬正爭喧。
    向來東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溫。
    念鷗冷詩盟,何日重論。
    老我蓬蒿三徑,開懷抱、賴有琴尊。
    公知否,蕭齋雨漏,四壁篆書痕。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2d4c43ac9a2d4c/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