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偓

何處一屏風(fēng),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草書屏風(fēng)譯文

何處一屏風(fēng),分明懷素蹤。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你從哪里得到這一個屏風(fēng)?上面分明有懷素書法的蹤跡。雖然有很多灰塵、顏色的沾染,但還能夠見到墨痕的濃重。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若教臨水畔,痕痕恐成龍。寫的痕的點(diǎn)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澗,痕的豎和勾的筆畫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掛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風(fēng)放到水邊,每個痕恐怕都要化成蛟龍,游到水里去了。 

草書屏風(fēng)賞析

“屏風(fēng)”是室內(nèi)擋風(fēng)或作為障蔽的器具,為美觀設(shè)計,上面一般都繪有圖畫或?qū)懹形淖?,所以它在使用中還有書畫的藝術(shù)價值。這首詩看似詠“屏風(fēng)”,實際上是詠“屏風(fēng)”上懷素的草書。它“通過生動精辟的語言形式,極其深刻地描述了懷素草書的飛動氣勢和蒼勁形象,以及它那無窮的生命力。是為唐人論書名篇之一”(洪丕謨《書論選讀》)。

懷素,字藏真,湖南長沙人。原姓錢,幼年便出家做了和尚。生卒年月不可考,活動當(dāng)在公元八世紀(jì),即唐代中葉。他曾師事張旭、顏真卿等著名書法大師,勤奮好學(xué),后遂以狂草知名,興到筆運(yùn),如驟雨急旋,隨手萬變,而合乎法度,成為一代大師。他的草書名盛一時,到后來,他的書跡更為人所珍愛,雖片紙只字,亦價值連城。他留存下來的墨跡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和《千字文》等,皆系草書,有影印本傳世。其中尤以狂草《自敘帖》為最出眾有名。

懷素的草書到了韓所在的晚唐、五代,愈來愈為世所珍愛。韓偓不僅精于詩歌,對書法也有一定造詣。據(jù)宋代《宣和書譜》卷十載:“考其(指韓偓)字畫,雖無譽(yù)于當(dāng)世,然而行書亦復(fù)可喜。嘗讀其《題懷素草書詩》(按即《草書屏風(fēng)》)云云,非潛心字學(xué),其作語不能迨此。后人有得其《石本詩》以贈,謂字體遒麗,辭句清逸?!庇捎陧n偓對書法有愛好和研究,因而他對懷素遺留在屏風(fēng)上的草書墨跡表示了極大的愛好。

“何處一屏風(fēng)?分明懷素蹤?!?/p>

一開始就以問句突起,好像十分激動地在問主人:“您從哪里得到的這個屏風(fēng)???”驚喜萬分之態(tài),溢于言外。而且緊接著就立刻判斷,這個分明是懷素的筆跡(“蹤”是蹤跡,這里指筆跡)。這充分說明他平日對書法極為留心,尤其是對懷素的草書風(fēng)格十分熟悉,如故人相逢,一眼便認(rèn)了出來。接下來,作者在驚喜中對屏風(fēng)上的整幅墨跡作了審視。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前一句從“塵色染”中,看出墨跡流傳已久,古色古香,彌足珍貴;但由于長期輾轉(zhuǎn)流傳,字幅上侵蝕了塵色,有些斑駁,詩人在極端愛惜中也流露出一絲惋惜之意。后一句說雖然蒙上了很多塵色,但還是可以看見那濃黑的墨跡,從“墨色濃”三字中,仍滿含著詩人的驚喜愛惜之情。這里一個“濃”字,生動地描述出懷素草書中那種筆酣墨飽、痛快淋漓的特點(diǎn),已經(jīng)把整幅字中體現(xiàn)的風(fēng)格和意境初步傳達(dá)給讀者,十分形象準(zhǔn)確。

前四句一句一轉(zhuǎn),“何處”、“分明”、雖多”、“猶見”,在轉(zhuǎn)折中步步頓宕,峰回路轉(zhuǎn),引人入勝,作者的驚悅之情在詩行中不停地躍躍。但一氣貫通,流轉(zhuǎn)自如,其歡欣的情緒,猶如一條活潑的小溪,在曲折中暢流而下。這四句顯得極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讀來仿佛如見當(dāng)時情形。到后四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對字幅中的點(diǎn)畫作了具體描述,把這一高度抽象的藝術(shù),十分具體、形象地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且具有懷素書法的特點(diǎn),使人欣賞贊嘆不已。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p>

這兩句先是從點(diǎn)畫來贊美懷素書法的剛勁有力。前一句是說懷素草書中的點(diǎn),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澗奔走。這一比喻形象奇特,但有由來。晉代衛(wèi)夫人(筆陣圖)說:點(diǎn),要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這里在“石”前加一“怪”字,就表明它不同一般,體現(xiàn)出懷素草書的“狂”的特色。在“怪石”與“秋澗”間著一“奔”字,充分表現(xiàn)了草書中“點(diǎn)”畫在映帶時那種迅疾有力的動勢,十分形象生動。后一句是說懷素草書中豎和弧鉤筆畫,真像枯藤(即“寒藤”)掛在古松上,這個比喻從歐陽詢來。歐陽詢《八訣》說:豎,要如“萬歲之枯藤”;弧鉤,要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藤”、“松”已有勁健意味,再用“寒”、“古”來形容,就更具蒼勁感。兩句中雖只點(diǎn)出點(diǎn)、豎和弧鉤這些個別筆畫,但卻在懷素草書中具有代表性,其他筆畫概可想見,那種中鋒運(yùn)筆時飽滿、剛勁、渾厚的效果,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而且,這些“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的點(diǎn)畫,構(gòu)成了狂放、豪縱的整幅氣度,無一字不飛動,無一字不活潑,體現(xiàn)了生動活潑的氣韻。這是書法作品中很難達(dá)到的高妙境界。這屏風(fēng)上生動的草書,激動著詩人的心,不禁萌發(fā)奇妙的想象。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如果把屏風(fēng)搬到水邊,每個字恐怕都要化成龍,游到水里去了。這一想象更為奇特,但也并非無來處。古人把寫草書比為“筆走龍蛇”,如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因為筆畫的盤繞曲折,有如龍蛇迅速有力的游動。從這個比喻中,可見懷素草書是何等的筆勢飛矯,生動活潑,顯現(xiàn)了旺盛的活力。另外,古人常以“龍?zhí)扉T,虎臥鳳闕”來比喻“書圣”王羲之的字,此處隱然以懷素比王羲之,可見推許之高?!翱帧弊?,不僅有估計的意思,也還恐怕它真化為龍,從水中飛走,而失去這珍貴難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種風(fēng)趣的意味隱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達(dá)了對懷素草書遺墨的萬分珍愛之情,使前四句那種驚喜神情一直貫穿到結(jié)束,全詩洋溢著充沛的激情。詩人從屏風(fēng)寫起,然后寫懷素草書,寫懷素草書又先表現(xiàn)整體感覺,然后再以形象的筆墨作具體的描述,全詩層層深入,步步遞進(jìn),最后又以神奇的想象結(jié)尾,留下回味不盡的余意,同篇首暗中照應(yīng),在章法上顯得嚴(yán)謹(jǐn)、完整,表現(xiàn)出精心的安排。特別是形象的生動描寫,激情的強(qiáng)烈抒發(fā),使全篇蕩漾著盎然詩意,語語動人心弦,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韓偓
韓偓[唐代]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xué),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jì)元年(889年),韓偓中進(jìn)士,初在河中鎮(zhèn)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xué)士。 更多

韓偓的詩(共553首詩)
  • 《寒食夜》
    惻惻輕寒剪剪風(fēng),杏花飄雪小桃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xì)雨中。
    查看譯文
  • 《已涼》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fēng)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查看譯文
  • 《并州》
    戍旗青草接榆關(guān),雨里并州四月寒。
    誰會憑闌潛忍淚,不勝天際似江干。
    查看譯文
  • 《仙山》
    一炷心香洞府開,偃松皺澀半莓苔。
    水清無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騎鶴來。
    查看譯文
  • 《雨中》
    青桐承雨聲,聲聲何重疊。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葉。
    鳥濕更梳翎,人愁方拄頰。
    獨(dú)自上西樓,風(fēng)襟寒帖帖。
    查看譯文
  • 贈李秘書
    趙嘏趙嘏〔唐代〕
    束帶臨風(fēng)氣調(diào)新,孔門才業(yè)獨(dú)誰倫?
    杉松韻冷雪溪暗,鸞鶴勢高天路春。
    美玉韞來休問價,芳枝攀去正無塵。
    莫將蕓閣輕科第,須作人間第一人。
  • 汾上驚秋·北風(fēng)吹白云
    蘇颋蘇颋〔唐代〕
    北風(fēng)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 秋日北固晚望·澤國路岐當(dāng)面苦
    高蟾高蟾〔唐代〕
    澤國路岐當(dāng)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
    不知白發(fā)誰醫(yī)得,為問無情歲月看。
  • 省試春臺晴望
    高弁〔唐代〕
    層臺聊一望,遍賞帝城春。
    風(fēng)暖聞啼鳥,冰開見躍鱗。
    晴山煙外翠,香蕊日邊新。
    已變青門柳,初銷紫陌塵。
    金湯千里國,車騎萬方人。
    此處云霄近,憑高愿致身。
  • 江上琴興
    常建常建〔唐代〕
    江上調(diào)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a02eb43ac9a02e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