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唐代]李益

蕃州部落能結(jié)束,朝暮馳獵黃河曲。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結(jié)束譯文

蕃州部落能結(jié)束,朝暮馳獵黃河曲。西北部的軍隊士兵會整理戎裝,打扮自己,早晚在黃河轉(zhuǎn)彎的地方奔馳狩獵。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在不絕的豪壯燕歌聲中,邊塞的鴻雁高飛,放牧的馬兒叫著。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開始轉(zhuǎn)綠。

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結(jié)束注解

1
蕃州:泛指西北地區(qū)。
2
結(jié)束:裝束,打扮。
3
燕歌:泛指悲壯的燕地歌曲。

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結(jié)束賞析

唐代邊塞詩不乏雄渾之作,然而畢竟以表現(xiàn)征戍生活的艱險和將士思鄉(xiāng)的哀怨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夾雜??嘀~或悲涼的情緒。當(dāng)讀者翻到李益這篇塞上之作,感覺便很不同,一下子就會被那天地空闊、人歡馬叫的壯麗圖景吸引住。它在表現(xiàn)將士生活的滿懷豪情和反映西北風(fēng)光的壯麗動人方面,是比較突出的。

1。詩中“蕃州”乃泛指西北邊地(唐時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廣西宜山縣西,與黃河不屬),“蕃州部落”則指駐守在黃河河套(“黃河曲”)一帶的邊防部隊。軍中將士過著“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的生活,十分艱苦,但又被磨煉得十分堅強驍勇。首句只夸他們“能結(jié)束”,即善于戎裝打扮。作者通過對將士們英姿颯爽的外形描寫,示意讀者其善戰(zhàn)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寫“馳獵”,不復(fù)言“能”而讀者自可神會了。

2。軍中馳獵,不比王公們佚游田樂,乃是一種常規(guī)的軍事訓(xùn)練。健兒們樂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練,作好隨時迎敵的準備。正是“為報如今都護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組詩其四)?!俺厚Y獵黃河曲”的行動,表現(xiàn)出健兒們慷慨激昂、為國獻身的精神和決勝信念,句中飽含作者對他們的贊美。

這兩句著重刻畫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風(fēng)貌,后兩句則展現(xiàn)人物活動的遼闊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這樣壯麗:天高云淡,大雁群飛,歌聲飄蕩在廣袤的原野上,馬群在綠草地撒歡奔跑,是一片生氣蓬勃的氣象。

3。征人們唱的“燕歌”,有人說就是《燕歌行》的曲調(diào)。目送遠去的飛雁,歌聲里誠然有北國戰(zhàn)士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懷念。然而,飛鴻望斷而“燕歌未斷”,這開懷放歌中,也未嘗不包含歌唱者對邊地的熱愛和自豪情懷。如果說這一點在三句中表現(xiàn)尚不明顯,那么讀末句就毫無疑義了。

4。“牧馬群嘶邊草綠”。在贊美西北邊地景色的詩句中,它幾乎可與“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奇句媲美?!帮L(fēng)吹草低”句是寫高原秋色,所以更見蒼涼;而“牧馬群嘶”句是寫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熬G”字下得絕佳。因三、四對結(jié),上曰“塞鴻飛”,下對以“邊草綠”,可見“綠”字是動詞化了。它不盡然是一片綠油油的草色,而且寫出了“離離原上草”由枯轉(zhuǎn)榮的變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覺又回到草原上。這與后來膾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都以用“綠”字見勝。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鳥喚來的。而塞北的春天,則由馬群的歡嘶來迎接。“邊草綠”與“牧馬群嘶”連文,意味尤長;似乎由于馬嘶,邊草才綠得更為可愛。詩所表現(xiàn)的壯美豪情是十分可貴的。

作者簡介

李益
李益[唐代]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更多

李益的詩(共258首詩)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9bfea43ac99bfe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