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于易水送人譯文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昔日的英豪人已經(jīng)長逝,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于易水送人注解

1
此地:原意為這里,這個地方。這里指易水岸邊。
2
別燕丹:指的是荊軻作別燕太子丹。
3
壯士: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勇士。這里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
4
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因而頭發(fā)直立,把帽子都沖起來了。冠,帽子。
5
昔時:往日,從前。
6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dāng)時在場的人。
7
沒:死,即“歿”字。
8
水:指易水之水。
9
猶:仍然。

于易水送人背景

公元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第二年秋遇赦出獄。冬,奔赴幽燕一帶,側(cè)身于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此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

于易水送人賞析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nèi)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發(fā)思古之幽情,表達(dá)了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從而寄托他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前兩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通過詠懷古事,寫出了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縣,是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這位輕生重義、不畏強暴的社會下層英雄人物,千百年來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愛戴。詩人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侘傺失志,親身遭受武氏政權(quán)的迫害,愛國之志無從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際,自然地聯(lián)想起古代君臣際會的悲壯故事,借詠史以喻今,為下面抒寫懷抱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和氣氛。

后兩句“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慨。昔時人即指荊軻。沒,死亡。荊軻至秦庭,以匕首擊秦王未中,被殺。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fù)和苦悶,表達(dá)了對友人的希望。“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寓意豐富,深刻表達(dá)了詩人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感受。此詩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荊軻這樣的古代英雄,雖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肅然起敬,詩人是懷著深切緬懷之情的。荊軻其人雖然早就不復(fù)存在了??蛇@位英雄疾惡如仇、視死如歸的英風(fēng)義概還在,作為歷史見證的易水河還在。詩人面對著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涼激越的告別歌聲還縈繞在耳邊,使人凜然而產(chǎn)生一種奮發(fā)之情。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

這首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fēng)影響,標(biāo)志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健康發(fā)展開拓了道路。

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

駱賓王
駱賓王[唐代]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更多

駱賓王的詩(共184首詩)
  •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查看譯文
  • 《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查看譯文
  • 《在獄詠蟬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shù)珠焉。
    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fā)聲幽息,有切嘗聞。
    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于前聽。
    嗟乎,聲以動容,德人以象賢。
    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dá)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
    候時而來,順陰陽之?dāng)?shù),應(yīng)節(jié)為變,寄藏用之機。
    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喬樹之微風(fēng),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艱虞,遭時微徽。
    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
    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情沿物應(yīng),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馀聲之寂寞。
    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查看譯文
  • 《相和歌辭·棹歌行》
    寫月圖黃罷,凌波拾翠通。
    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fēng)。
    葉密舟難蕩,蓮疏浦易空。
    鳳媒羞自托,鴛翼恨難窮。
    秋帳燈花翠,倡樓粉色紅。
    相思無別曲,并在棹歌中。
    查看譯文
  • 《相和歌辭·王昭君》
    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
    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嚬。
    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查看譯文
  • 浙東元相公書嘆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劉禹錫劉禹錫〔唐代〕
    稽山自與岐山別,何事連年鸑鷟飛。
    百辟商量舊相入, 九天祗候老臣?xì)w。
    平湖晚泛窺清鏡,高閣晨開掃翠微。
    今日看書最惆悵,為聞梅雨損朝衣。
  • 其四
    李賀李賀〔唐代〕
    十騎簇芙蓉,宮衣小隊紅。
    練香熏宋鵲,尋箭踏盧龍。
    旗濕金鈴重,霜干玉鐙空。
    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鐘。
  • 送魏校書赴夏口從事
    鄭巢〔唐代〕
    西風(fēng)吹遠(yuǎn)蟬,驛路在云邊。
    獨夢諸山外,高談大旆前。
    夜燈分楚塞,秋角滿湘船。
    郡邑多巖竇,何方便學(xué)仙。
  • 詠史·田氏門下客
    皎然皎然〔唐代〕
    田氏門下客,馮公眾中賤。
    一朝市義還,百代名獨擅。
    始知下客不可輕,能使主人功業(yè)成。
    借問高車與珠履,何如卑賤一書生。
  • 題中上人院
    齊己齊己〔唐代〕
    高房占境幽,講退即冥搜。
    欠鶴同支遁,多詩似惠休。
    瓶澄孤井浪,案白小窗秋。
    莫道歸山字,朝賢日獻(xiàn)酬。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98e7a43ac998e7a/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