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明代]李攀龍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愴欲悲。
舍無儋石儲,還視身上衣參差。
慷慨出門去,兒女牽裙。
他家自愿富貴,賤妾與君但袴糜。
但袴縻,上用穹窿,下用匍匐小兒。
時吏清廉,法不可干。
一旦緩急,當告誰。
行,吾望君歸。
嗟!
少年莫為非。

東門行譯文

出東門,不顧歸。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

來入門,悵欲悲。回到家進門惆悵悲愁。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米罐里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

“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愿和你吃粥。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xiàn)在這樣做不對!”

“咄!行!吾去為遲!白發(fā)時下難久居?!?/span>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發(fā)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東門行注解

1
東門:主人公所居之處的東城門。
2
顧:念。不顧歸,決然前往,不考慮歸來不歸來的問題。一作“不愿歸”。
3
來入門:去而復返,回轉(zhuǎn)家門。
4
悵:惆悵失意。
5
盎:大腹小口的陶器。
6
還視:回頭看。
7
架:衣架。主人公看到家中無衣無食,拔劍再去東門。
8
兒母:孩子的母親,主人公的妻子。
9
他家:別人家。
10
哺糜:吃粥。
11
用:為了。
12
倉浪天:即蒼天、青天。倉浪,青色。
13
黃口兒:指幼兒。
14
今非:現(xiàn)在的這種冒險行為不對頭。
15
咄:拒絕妻子的勸告而發(fā)出的呵叱聲。
16
行:脫落。我頭上常脫落白發(fā),這苦日子難以久挨下去。

東門行賞析

《東門行》描繪了一幅凄慘又壯麗的畫面。主人公走出家門,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兒女又難以割舍。一進屋門,家徒四壁,生活無望,又拔劍出門,妻子生怕出事,一邊哭泣一邊勸阻,但主人公仍感到無路可走,終于揮衣而去。

詩的前半寫主人公要去“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寫他下了決心走出東門,詩中卻說“出東門,不顧歸”?!安活櫄w”,是說原本下了決心,不打算來歸,但又不得不歸,因為心中畢竟有所顧念。所顧念的自然是妻子兒女??梢韵胂螅褐魅斯跂|門外踟躕、扼腕,過了好一會,終于又腳步沉重地走回家來。然而,家中的景況,對于他來說,不啻當頭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兩句說,“來入門,悵欲悲”?,F(xiàn)在他清醒地意識到:除了那一條路,別無他路可尋。心中悲酸,都系于一個“悵”字,這并非平常的悵然之嘆,而是一種絕望之感。擺在他面前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睙o衣無食,這比出去干那樁事更可怕。要么凍餒待斃,要么拚作一腔熱血,同命運作最后的決斗。如取后者,尚存萬一生的希望,頂多犧牲個人,卻可能救活可憐的一家老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明擺著的事。這一段,通過主人公復雜心理活動的描敘,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頂點。詩中入情入理地寫出此君之所以走上這樣一條可怕的道路,乃是為貧窮所逼。詩的主題建立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就不致使人產(chǎn)生倫理上的厭惡之感。這便是此詩的不可動搖的美學價值。

這六句在煉意上頗有獨到之處。一個本來安分的人怎樣走上那條危險之路,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而詩人則緊緊抓住主人公幾度徘徊,歸而復出這一心理和行為的激烈矛盾,就寫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兩句。盎中無米,架上無衣,都是主人公眼見的事,可是,詩人卻將“視”字屬下句。這樣,在表現(xiàn)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無米,架上無衣,是悲感之所由發(fā),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得不去冒險的根本原因。這是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如說“視盎中無斗米儲”,就將本句與上句隔斷,從而使語勢陡然轉(zhuǎn)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卻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像詩中這樣將“視”下屬且加“還”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義:吃沒吃,穿沒穿,還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讀者的不可辯駁的力量。

后半,“拔劍東門去”承上句而來,是主人公由猶豫、反復到下定最后的決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架勢。但詩中這樣處理,卻異常真實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決絕而無反顧。以下妻子牽衣哭勸一段文字,是對主人公這不顧一切的行動的戲劇性烘托。妻子說,別人富貴我不羨慕,我甘愿和你喝稀飯。這是自欺欺人的話。家中灶下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大約她也覺出自己的話沒有說服力,就又說:你看在老天爺?shù)姆稚习?。這話當然也不會生出什么效果。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爺了。她又讓他為兒女著想,而他正是為了兒女才這樣做的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層:一旦事敗,觸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還會將他們投入更深的深淵。這句話對前面主人公的極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腳;同時前后照應(yīng),加深了此詩悲劇的內(nèi)涵。主人公的行為不免飲鴆止渴,又勢在不得不飲。最后妻子無可奈何地說,“今時清,不可為非?!保ㄓ喙谟⒄J為“今非”中似有脫文,應(yīng)作“今時清,不可為非”)主人公這樣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為遲!”兩個單字句,一個四字句,短促有力,聲情畢肖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決難回轉(zhuǎn),他是就要去拚命了。“咄”在這里是急叱之聲,吆喝他的妻子走開,不要攔阻他。他說現(xiàn)在去已經(jīng)為時太晚,并非指這次行動,而是說先前對自己的可悲處境尚不覺悟,對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認識?!鞍装l(fā)”一句,可能是漢代的俗語,意思大概如今天說的“誰知還能活幾天”。表明主人公把這罪惡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說人的年齡。

這篇詩歌雖然采取了雜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簡練,句子長短相濟,讀來有頓挫流離之感。

樂府中有兩篇《東門行》歌辭,這里用的是本辭。另一篇為晉樂所奏,共四節(jié),較本辭有所增衍。其中最顯眼的是“今時清廉,難犯教言”之類的句子。這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加以粉飾。盡管作了這樣的改動,基本思想內(nèi)容還是不能改變,最后只好予以排斥。這篇民歌的遭遇,見諸《古今樂錄》所引王僧虔《技錄》的記載:“《東門行》歌古‘東門’一篇,今不歌?!?/p>

作者簡介

李攀龍
李攀龍[明代]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lǐng)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更多

李攀龍的詩(共48首詩)
  • 詠柳·涌金門外柳如金
    丘謙之丘謙之〔明代〕
    涌金門外柳如金,三日不來成綠陰。
    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
  • 步虛詞(七首)
    〔明代〕
    仙島焚香禮玉虛,紫麟催駕五云車。
    西宮侍女多嬌笑,錄盡三天未見書。
  • 從軍五更轉(zhuǎn)(五首)
    劉基劉基〔明代〕
    一更戍鼓鳴,市上斷人聲。
    風吹鴻雁過,憶弟復思兄。
  • 七律詩詠齊云山
    唐寅唐寅〔明代〕
    搖落郊園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
    面蘗才交情誼厚,孔方兄與往來疏。
    塞翁得失渾無累。
    胸次悠然覺靜虛。
  • 牧羝曲
    李東陽李東陽〔明代〕
    嗟汝陵,咄汝律,羝可乳,節(jié)不可屈。
    咄汝律,嗟汝陵,寧為我死,不作汝曹生。
    生入朝,身已老,有淚猶沾茂陵草。
    天遣生還入畫圖,不然誰識冰霜貌。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93eb543ac993eb5/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