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yáng)州鶴?

於潛僧綠筠軒譯文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原因是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yī)治了。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旁人若果對此不解,笑問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yáng)州鶴?那么請問,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來“揚(yáng)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於潛僧綠筠軒注解

1
此君:用晉王徽之典故。
2
揚(yáng)州鶴:語出《殷蕓小說》。

於潛僧綠筠軒賞析

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短一ㄔ从洝分饕敲鑼憹O人出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短一ㄔ丛姟穬?nèi)容豐富,對于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詩分三段。開頭六句為第一段,敘述、說明桃花源中人的來歷,跟《桃花源記》中所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意思大體相同。但詩中具體列出黃(夏黃公)、綺(綺里季)避秦時亂到高山的實(shí)例,來暗示桃花源中人與這些古代賢者志趣一致,或者說,正是那些賢者帶他們到桃花源的。

中間十八句為第二段,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寫桃花源里人參加勞動,日出而作,日沒而息?!跋嗝赁r(nóng)耕”,是說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稅”,是說到了秋收時,勞動果實(shí)歸勞動者所有,用不著向官府繳納賦稅,說明沒有封建剝削和壓迫?!盎穆窌峤煌?,雞犬互鳴吠”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相照應(yīng),兩句意思大體一致。接著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仍然保持著古代的禮儀,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樣。孩子們縱情地歌唱,老人們自由自在地游樂。最后寫那里的一切都是順應(yīng)自然,怡然自得。隨著季節(jié)的自然變化調(diào)節(jié)生活和勞作,所以連歷法也用不著,更不用竭盡思慮、費(fèi)心勞神了。

最后八句為第三段,詩人發(fā)表議論和感慨。“奇蹤隱五百”,是說從秦到晉,桃花源中人隱居了五百年(概數(shù),實(shí)際是約六百年)?!耙怀ㄉ窠纭笔钦f桃花源被漁人發(fā)現(xiàn),泄露了這個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靶龔?fù)還幽蔽”,是說桃花源剛敞開又立即與外界隔絕,也就是《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遂迷,不復(fù)得路”。既然漁人離開桃花源時已“處處志之”,那么怎么會再也找不著呢?其實(shí)這個問題在《桃花源詩》里已經(jīng)作了回答,那就是“淳薄既異源”,意思是說,世俗生活的淺薄與桃花源中民風(fēng)的淳樸,是格格不入,絕然不同的。如果真在那么一個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給劉子驥他們找到了,那么,它就不能獨(dú)立存在。東晉末期,戰(zhàn)亂頻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詩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寫得那么安寧、和諧,這正是對黑暗現(xiàn)實(shí)的一種否定。千余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對桃花源的有無進(jìn)行過探討。有人說,避亂逃難時,確實(shí)有許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窮鄉(xiāng)僻壤去過理想的生活。但顯然不能據(jù)此而把這個理想與桃花源等同起來,因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詩人理想化了的?!敖鑶栍畏绞浚蓽y塵囂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塵囂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霸秆攒b輕風(fēng),高舉尋吾契?!边@是詩人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駕起輕風(fēng),騰飛而起,去追求那些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們(其中包括詩的開頭所說的古代賢者和桃花源中人)。

據(jù)蕭統(tǒng)《陶淵明傳》記載:“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睙o弦琴是彈奏不出聲音的,撥弄它是為了“寄其意”,描寫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雖然超塵脫俗,無法實(shí)現(xiàn),卻也正是為了“寄其意”。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來看,《桃花源詩》在有些方面確比《桃花源記》寫得更為具體、詳細(xì)?!短一ㄔ从洝肪窒抻趯憹O人的所見所聞,漁人在桃花源逗留時間不長,見聞有限。而《桃花源詩》顯得更為靈活自由,也便于詩人直接抒寫自己的情懷,因此讀《桃花源記》不可不讀《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和《桃花源記》都是描寫同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但并不讓人覺得重復(fù)?!队洝肥巧⑽?,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節(jié),有人物,有對話,描寫具體,富于小說色彩;《詩》的語言比較質(zhì)樸,記述桃源社會的情形更加詳細(xì)?!队洝肥且詽O人的經(jīng)歷為線索,處處寫漁人所見,作者的心情、態(tài)度隱藏在文本之后,而《詩》則由詩人直接敘述桃源的歷史狀態(tài),并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慨與愿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顯示桃花源的思想意義和審美意義。

有人認(rèn)為《桃花源詩》贊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種消極、倒退的表現(xiàn)。這其實(shí)是沒有真正領(lǐng)會詩人寫作的本意。所謂“古法”,雖是一種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會的淳樸,而并非是要開歷史的倒車;所謂“于何勞智慧”實(shí)際是對世俗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表示憎惡與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淵明是一個“有志天下”“欲為為而不能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報負(fù)而無法實(shí)現(xiàn),這才是他的思想本質(zhì)。

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更多

蘇軾的詩(共4993首詩)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xì)細(xì),秋千院落夜沉沉.
    查看譯文
  •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查看譯文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fēng)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查看譯文
  • 《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查看譯文
  • 《守歲詩》
    兒童強(qiáng)不食,相守應(yīng)歡嘩。
    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
    查看譯文
  • 再和·袞袞諸公鴛鷺群
    孫應(yīng)時〔宋代〕
    袞袞諸公鴛鷺群,年來看熟已忘情。
    四明相尋風(fēng)雨過,一丘一壑便慳盟。
  • 壬辰·勝地惜輕別
    陸游陸游〔宋代〕
    勝地惜輕別,短筇成後游。
    門呀一境異,木落四山秋。
    野鴿翔深竇,蟠蛟擅古湫。
    棧??M峭壁,橋迥跨奔流。
    白雨穿林至,腥風(fēng)卷地浮。
    真成起衰病,不但洗孤愁。
    登陟知難再,吟哦為小留。
    回頭即萬里,雪滿戴溪舟。
  • 青梅·疏白欺人侵短鬢
    王之道王之道〔宋代〕
    疏白欺人侵短鬢,老紅乘酒駐衰顏。
    食梅已判非吾事,把讀清詩憶故山。
  • 二詩寄德粲并簡內(nèi)觀諸友
    朱槔〔宋代〕
    九淵亭上二三子,見說年來事事新。
    隔水不容招手喚,曲窗已有畫眉人。
    酴醾香好急攜酒,鶗鴂聲繁催送春。
    笑我江南未歸客,飄然天地一閑身。
  • 四絕·霜風(fēng)落葉小寒天
    鄭剛中鄭剛中〔宋代〕
    霜風(fēng)落葉小寒天,去客依依馬不鞭。
    我最平生苦離別,可能相送不悽然。

古詩大全

http://meilook.com.cn/shici_view_98a34843ac98a348/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