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出自 唐代 楊炯 的 《 從軍行

譯文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zhàn)鼓。

注釋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賞析詩人選取了隆冬時候典型的自然特征進行描寫,刻畫出兩軍對峙時的緊張場面,表現(xiàn)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 從軍行
    楊炯 〔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從軍行譯文及注釋

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朝廷的將帥剛出了宮門,
身著鐵甲的騎士就直搗據(jù)點。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刮的聲音裹著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沖鋒陷陣,
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注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diào)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
3.西京:長安。
4.牙璋:古代發(fā)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zhí)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5.鳳闕: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6.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wèi)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里指塞外敵方據(jù)點。
7.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8.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從軍行鑒賞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zhàn)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首聯(lián)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并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xiàn)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用夸張的手法寫外患嚴重,情勢危急,生動傳神的把戰(zhàn)事緊急的軍情傳遞給讀者,并引出下文?!靶闹凶圆黄健?,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愿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xiàn)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把黎啊笔腔实壅{(diào)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傍P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wěn)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jīng)神速地到達前線,并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斗的戰(zhàn)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tài)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zhàn)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

  頸聯(lián)“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fā):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xiàn)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詩的尾聯(lián):“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fā)從戎書生保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zhàn)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愿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wèi)邊疆而戰(zhàn),也不愿作置身書齋的書生。表達了詩人忠貞的報國之心。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于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fā)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jīng)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zhàn)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xiàn)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guī)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lián)外,三聯(lián)皆對。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jié)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是唐詩的亮點。

  關(guān)于此詩的主題思想,有兩種看法:唐汝詢在《唐詩解》中以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只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fā)泄牢騷。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以為作者看到敵人逼近西京,奮其不平之氣,拜命赴邊,觸雪犯風,以消滅敵人,建功立業(yè),不象書生那樣無用。前者以為這是一首諷刺詩,后者以為這是一首愛國主義的述志詩。這樣,從第二聯(lián)以下,二人的體會都不同了。我以為吳昌祺的理解比較可取,因為第一聯(lián)已說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說他是為了武人顯赫而心有不平,這一句就不應該緊接在“烽火”句下了。

作者簡介

楊炯 [唐代]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更多

古詩大全

好86古詩詞網(wǎng)為您提供"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名句意思全解,"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賞析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http://www.meilook.com.cn/mingju_view_9b958e43ac9b958e/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