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襲的意思
⒈ 古代禮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不裼,謂之襲。盛禮以襲為敬;非盛禮以裼為敬。
引《禮記·表記》:“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br />鄭玄注:“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為敬,或以襲為敬。禮盛者,以襲為敬,執(zhí)玉龜之屬也;禮不盛者,以裼為敬,受享是也?!?br />孔穎達(dá)疏:“行禮之時(shí),禮不盛者,則露見裼衣;禮盛之時(shí),則重襲上服。是行禮初盛則襲衣,禮不盛則裼衣,是裼襲不相因也……其行禮之時(shí),或初襲而后裼,或初裼而后襲。所以然者,欲使人民無相褻瀆使禮相變革也?!?br />唐白居易《沿革禮樂策》:“以玉帛俎豆為數(shù),以周旋裼襲為容?!?br />明歸有光《王天下有三重》:“至於冠、婚、喪祭、燕射、士相見之禮,可得而議也,所以周旋裼襲,升降俯仰者,圣人能議之而不能為之也?!?/span>
⒉ 指穿著禮服。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他看了,連忙道‘請’。
引安公子早已裼襲而來。”
字義分解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f92ef43ac9f92e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