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明
知人之明的意思
知hAo86.com人之明
(1) 識(shí)別他人賢愚善惡的本領(lǐng)
⒈ 識(shí)別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引《后漢書·吳祐傳》:“功曹以祐倨,請(qǐng)黜之。太守曰:‘ 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宋秦觀《李訓(xùn)論》:“向使文宗有知人之明,委任二臣,俾之圖畫,則刀鋸之殘,豈難制哉!”
《明史·戚賢傳》:“陛下有堯舜知人之明,輔臣負(fù)伯鯀方命之罪。”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三)》:“我們應(yīng)該有‘自知’之明,也該有知人之明。”
有識(shí)別、拔擢人才的眼光及本領(lǐng)?!逗鬂h書.卷六四.吳祐傳》:「功曹以祐倨,請(qǐng)黜之。太守曰:『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弧埂杜f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雖懷竊位之懼,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虛,終難上報(bào)?!挂沧鳌钢酥b」。
【解釋】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祐傳》:“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p>
【示例】前任督憲是兄弟同門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閣下不以兄弟不才,時(shí)加教誨,為幸多矣!(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十二回)
【近義詞】知人之鑒
【語法】知人之明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字義分解
1.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jìn)。知情達(dá)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學(xué)識(shí),學(xué)問:知識(shí),求知。無知。
4. 主管:知縣(舊時(shí)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jìn)行勞動(dòng)的高等動(dòng)物:男~|女~|~們|~類。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冊(cè)|~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長大成~。
(4)(名)指某種人:工~|軍~|主~|介紹~。
(5)(名)別人:~云亦云|待~誠懇。
(6)(名)指人的品質(zhì)、性格或名譽(yù):這個(gè)同志~很好|他~老實(shí)。
(7)(名)指人的身體或意識(shí):這兩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們這里正缺~。
1. 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之計(jì)。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閑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薄?/p>
1. 亮,與“暗”相對(duì):明亮。明媚。明凈。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艷。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tuán)伙,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shí))。
2. 清楚:明白。明顯。明晰。明了。明確。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義。
4. 公開,不隱蔽:明說。明講。明處。
5. 能夠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聰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賢明。明君。
7. 視覺,眼力:失明。
8. 神靈,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專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國朝代名:明代。
11. 姓。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ec53643ac9ec536/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