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虛名
徒有虛名的意思
⒈ 空有其名聲。謂名不符實(shí)。
引《北齊書·李元忠傳》:“元忠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賑之。”
《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卻説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貓笤唬骸笋R良之弟馬謖也?!?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對于徒有虛名并無實(shí)學(xué)的人,你們看,象不象?”
亦作“徒擁虛名”、“徒有其名”、“徒負(fù)虛名”。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jī)領(lǐng)袖》:“軍機(jī)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quán)實(shí)操於領(lǐng)袖,新進(jìn)者畫諾奉行,徒擁虛名也?!?br />魯迅《書信集·致楊霽云》:“所謂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實(shí)則空洞,其作品且不及無名小卒!”
茅盾《子夜》十六:“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fù)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空有名聲,名與實(shí)不相符合?!度龂萘x.第九五回》:「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老殘游記.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學(xué)棒,學(xué)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制勝處?!挂沧鳌竿截?fù)虛名」、「徒有其名」。
【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shí)。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卻說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貓笤唬骸笋R良之弟馬謖也?!残υ唬骸接刑撁?,乃庸才耳!’”
【示例】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對于徒有虛名并無實(shí)學(xué)的人,你們看,像不像?”
【近義詞】徒有其名、名不副實(shí)、有名無實(shí)
【反義詞】名副其實(shí)、名不虛傳
【語法】徒有虛名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只有名聲。
字義分解
(1)(形)空的;沒有憑借的:~勞。
(2)(副)表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僅僅:~留。
(3)(副)徒然:~自驚擾。
(4)(名)徒弟;學(xué)生。
(5) 姓。
(6)(名)信仰某種宗教的人:教~。
(7)(名)同一派系的人(含貶義):暴~。
(8)(名)人(含貶義):好色之~。
(9)(名)徒刑。
1. 存在:有關(guān)。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3. 表示發(fā)生、出現(xiàn):有病。情況有變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學(xué)問。
6.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
7. 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
8. 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1)(形)空虛(跟‘實(shí)’相對):~幻|~浮。
(2)(形)空著:~位以待。
(3)(動)因心里慚愧或沒有把握而勇氣不足:膽~。
(4)(副)徒然;白白地:~度|不~此行。
(5)(形)虛假:~偽|~名。
(6)(形)虛心:謙~。
(7)(形)虛弱:氣~|血~。
(8)(名)指政治思想、方針、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務(wù)~。
(9)(名)二十八宿之一。
1.人或事物的稱謂:名字。名氏。名姓。名義。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shí)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3.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jù)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xué)”為名,行騙錢之實(shí)。
4.叫出,說出:不可名狀。
5.聲譽(yù):名譽(yù)。名聲。名優(yōu)(a.出名的,優(yōu)良的;b.名伶)。名噪一時。名過其實(shí)。
6.有聲譽(yù)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師。名將(jiàng )。名醫(yī)。名著。名流。名言。名勝。名劇。
7.占有:不名一文。
8.量詞,用于人:三名工人。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e5ec343ac9e5ec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