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的意思
⒈ 反躬自問;自己反省。
引《禮記·學(xué)記》:“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孟子·公孫丑上》:“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趙岐注:“縮,義也……自省有義,雖敵家千萬人,我直往突之?!?br />宋陳亮《復(fù)呂子陽書》:“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span>
⒉ 猶自改。
引晉葛洪《抱樸子·酒誡》:“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無自反之蹊,蓋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br />《南齊書·劉瓛傳》:“袁褚諸公,咸加勸勵(lì),終不能自反也。”
⒊ 猶自止。
引《南史·后妃傳上·殷淑儀》:“每寢,先於靈牀酌奠酒飲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span>
⒋ 自行類推。
引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br />《舊唐書·劉子玄傳》:“凡此不可,其流實(shí)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span>
⒌ 自相矛盾。
引章炳麟《訄書·訂孔》“荀卿以積偽俟化治身,以隆禮合羣治天下”原注:“《荀子·王制》上言‘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后王?!卵浴暎瑒t凡非雅聲者舉廢;色,則凡非舊文者舉息;械用,則凡非舊器者舉毀;夫是之謂復(fù)古。’二義亦非自反。”
⒍ 自行恢復(fù)。
引《南史·梁紀(jì)上·武帝上》:“死者不可復(fù)生,刑者無因自反,由此而望滋實(shí),庸可致乎?”
⒎ 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引晉成公綏《嘯賦》:“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fù)放。”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然諷一勸百,勢不自反。 子云所謂先騁鄭衛(wèi)之聲,曲終而奏雅者也?!?br />宋王安石《廣西轉(zhuǎn)運(yùn)使屯田員外郎蘇君墓志銘》:“惟朝廷幸哀憐愚民,使得自反。”
⒏ 漢字中有些形聲字,以構(gòu)成該字之兩單字相切,適為該字的讀音。例然此僅為偶合,非一般規(guī)律。傍“亦”為“跡”,豈非自反耶?’”
引《北史·齊紀(jì)中·廢帝》:“天保元年,立為太子,時(shí)年六歲,性敏慧,初學(xué)反語,於‘跡’字下註云‘自反’,時(shí)侍者未達(dá)其故。太子曰:‘跡字,“足”
例如:女、良為“娘”;舍、予為“舒”,欠、金為“欽”之類,稱為“自反”。
自我反省,反求諸己。
字義分解
(1)(代)自己:~愛|~備|~便|~費(fèi)|~供|~家|~薦|~救|~勉|~棄|~謙|~強(qiáng)|~殺|~述|~訴|~習(xí)|~信|~省|~許|~選|~學(xué)|~專|~足|~不量力|~掘墳?zāi)梗Q清高|~投羅網(wǎng)|~我批評|~言~語|~作聰明。
(2)(副)自然;當(dāng)然:~不待言|~當(dāng)努力|~有公道。
(3)(介)從;由:~古|~外|~?。h(yuǎn)而近。
(1)(動(dòng))回;還:~擊。
(2)(動(dòng))反抗;反對:造~。
(3)(動(dòng))翻轉(zhuǎn):~復(fù)。
(4)(動(dòng))推及:舉一~三。
(5)(形)與“正”相對:~面。
(6)(副)反而;相反地:畫虎不成~成犬。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e1a0143ac9e1a01/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