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賦的意思
⒈ 漢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按規(guī)定輪番戍邊服兵役,稱為更。不能行者,得出錢入官,雇役以代。
引《漢書·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顏師古注引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shù)鼮橹?,一月一更,是謂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謂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diào)。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便住,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br />《后漢書·明帝紀》:“又所發(fā)天水三千人,亦復(fù)是歲更賦?!?br />李賢注:“更,謂戍卒更相代也;賦,謂雇更之錢也?!?/span>
古時的兵役制度。秦、漢時,人民須輪流更替前往邊境戍守,不去的人,可以出錢由政府雇人守邊。
字義分解
1.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復(fù)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迭(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diào)節(jié)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2. 經(jīng)歷:少(shào )不更事(年齡小,沒有經(jīng)歷過多少事情)。
3. 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更時。更闌。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計時用的漏壺,后泛指時辰)。
(1)(動)(上對下)交給:~予。
(2)(名)舊指田地稅:田~|~稅。
(3)(名)我國古代文體;盛行于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
(4)(動)做(詩、詞):~詩一首。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afcfb43ac9afcfb/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