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去鼎湖
龍去鼎湖的意思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好工具h(yuǎn)ao86.com】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⒈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引黃帝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hào)?!?br />后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元楊云鵬《送王希仲北歸》詩(shī):“龍去鼎湖中國(guó)換,鶴歸華表昔人非?!?br />明李東陽(yáng)《五月初七日》詩(shī):“龍去鼎湖還作雨,馬嘶沙苑尚思風(fēng)?!?/span>
【解釋】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hào)。”后因以
【出處】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
字義分解
(1)(名)我國(guó)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dòng)物;能興云降雨。
(2)(名)封建時(shí)代作為帝王的象征;也把龍字用在帝王使用的東西上。
(3)(名)生物學(xué)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動(dòng)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4)(名)(Lónɡ)姓。
(1)(動(dòng))離開:拿~|~世|~職|~留兩便。
(2)(動(dòng))失去;失掉:大勢(shì)已~。
(3)(動(dòng))除去;除掉:~?。穑ぁ?/p>
(4)(動(dòng))距離:兩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5)(副)過去的;特指過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6)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向|從成都~重慶。
(7)用在另一動(dòng)詞前表示要做某事:你們~考慮考慮。
(8)用在動(dòng)賓結(jié)構(gòu)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他聽報(bào)告~了。
(9)用在動(dòng)詞結(jié)構(gòu)(或介詞結(jié)構(gòu))與動(dòng)詞(或動(dòng)詞結(jié)構(gòu))之間;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態(tài)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水~澆花|要從主要方面~檢查。
(10)去聲:平上~入。
(11)(動(dòng))扮演(戲劇里的角色):在這出戲中;他~廠長(zhǎng)。
(12)用在動(dòng)詞后;表示動(dòng)作離開說話人所在地:拿~|捎~。
(13)用在動(dòng)詞后;表示動(dòng)作的繼續(xù)等:信步走~(=過去)|讓他說~(=下去)。
(1)(名)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鐘~。
(2)(副)正當(dāng)、正在:~盛。
(1)(名)被陸地圍著的大片積水。
(2)(名)指湖州:~筆|~縐。
(3)(名)指湖南、湖北:~廣。
最近文章
http://meilook.com.cn/ciyu_view_99314443ac993144/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