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解答 問題解答

范仲淹的解釋

基本內(nèi)容

[Fan Zhongyan] (989-1052) 北宋政治家、將領(lǐng)、文學(xué)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屬陜西),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少孤貧,學(xué)習(xí)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進(jìn)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與韓琦并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使,守衛(wèi)邊塞多年。慶歷三年(公元1043)任參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反對,未被采納。后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于赴穎州途中病卒。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文正,后世稱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二十九卷。范仲淹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同時主張詩文革新,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發(fā)個人政治懷抱的《岳陽樓記》為代表作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dān)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歷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

[查看更多]

http://meilook.com.cn/ciyu_ask_9abdf843ac9abdf8_explain/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