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解答 問題解答

憤悱(憤悱)的解釋

  1. 謂積思求解。語出《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朱熹 集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xué)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禮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憤悱也?!?宋 蘇軾 《跋所書<清虛堂記>》:“今 子由 既輕以余書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憤悱而發(fā),豈不過哉!”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書》:“執(zhí)事憤悱,旁求博討,卒未有得?!?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大愚不靈,無所憤悱者,覩眇論則以為恒言也?!?/p>

  2. 憤慨,怨恨。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jì)中》:“ 盧文紀(jì) 等見其奏不悅,班行亦多憤悱?!?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司馬子長 云‘主上以倡優(yōu)畜之’,此非誠言,乃憤悱之詞也?!?/p>

[查看更多]

http://meilook.com.cn/ciyu_ask_9aac9943ac9aac99_explain/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