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納蘭性德模仿后主的一首詩成經(jīng)典。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哪怕歷經(jīng)千年,依舊讓后世望之彌堅。

從唐代詩歌流行到宋代詞作流行,其實中間也是有個過渡的,而在這段過渡時期內(nèi),南唐后主李煜可謂是最獨樹一幟的,他的作品對于后世詞壇的影響頗為深遠。

李煜作為帝王無疑并不成功,畢竟作為亡國之君這是沒辦法“洗白”的。不過作為詞人,李煜卻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哪怕是放在千年詞壇,“詞中之帝”李煜那也是名列前茅的人物。李煜最為人稱道的應該是亡國以后所寫的作品,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再如“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雖然李煜前期的作品沒有后期那么深遠的意境,但是在遣詞用句上其實并不比后期差,就像本期筆者要分享的這首詞,雖然是亡國之前所寫,沒有那么復雜的情感蘊含其中,但依舊是李煜平生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這首詩主要是描寫思婦的“秋怨”,不過詞人卻并未將筆觸放在對于思婦個人形象和情狀的描寫上,而是通過對于思婦眼中所見之景來烘托出思婦難以排遣的相思和怨愁。

上闋前三句描寫的是一幅寂寥的秋山圖,雖然看似“一重山,兩重山”有點重復,但是這卻更是突出了思婦情感,似乎想要“望斷重山”,同時這三句也是層次分明的三個景象,目之所及,近處是一重山,一重山背后又是另一重山,再往遠處,天高山遠煙波浩渺。思婦的目光由遠及近,但是卻久望不見,思念越加深重,心中不由泛起陣陣寒意。眼看紅色的楓葉滿山,已然是深秋時節(jié),思婦的相思也如這丹楓一樣充斥著內(nèi)心。

下闋則是從“相思”著筆,著重刻畫了思婦的心理活動。從菊花綻放到凋零,時間匆匆而過,但是她的心上人卻依舊在遙遠的邊塞沒有回來,能看見的只有塞外的大雁從天邊飛來,通過“雁歸”反襯“人未還”,也使得思婦心中的愁怨更加濃烈,同時也有深深的擔心,他是否還安好,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在這樣的情緒下,雖然簾外風月正好,但是思婦已然無心觀賞,也無人可分享。

李煜這首詞句句寫思婦“愁怨”,但是卻不言明,而是將之蘊藏在字里行間,通過思婦所見之景,折現(xiàn)胸中之情,筆觸細膩空靈,遣詞用句已然是登峰造極之境。所以這首詞寫出來以后,雖然喜歡模仿前人高水平之作的詞人不在少數(shù),但600多年間卻沒人敢模仿這首詞,畢竟“珠玉在前”,胡亂模仿反倒可能落個下乘。

不過600多年后,終于還是有一位詞人按捺不住,他就是納蘭性德。

其實對于模仿借鑒這件事,納蘭性德一直都是個中高手,他的很多經(jīng)典作品,其實都有模仿的痕跡在其中,就像《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中的名句“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就是模仿的晚唐詩人高蟾《金陵晚望》中的“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還有那句膾炙人口的“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其實也是模仿的謝朓的“故人心尚存,故心人不見”之句。

所以對于李煜的《長相思》,作為模仿高手的納蘭性德自然是想要試上一試,結(jié)果這一試便又試出了一篇經(jīng)典之作。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詞作于詞人出塞之時,當時邊塞風雪凄迷,天氣嚴寒,引起了詞人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

這首詞開篇就驚艷世人,“山一程,水一程”雖然化用李煜的“一重山,兩重山”,但是卻凸顯出詞人跋山涉水的艱辛,而且這一程一程之間更是與家鄉(xiāng)的漸行漸遠漸。緊接著詞人則是表明了自己的目的地,是往那榆關而行,那么為什么詞人要強調(diào)“身向榆關”呢?其實這正是為了突出詞人“心向故鄉(xiāng)”。上闋最后一句,夜已深,本來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但是很多營帳卻亮著燈,這是為什么呢?這也為下闋作了鋪墊。

下闋起首“風一更,雪一更”描寫了邊塞的苦寒,風雪不停,其實也是暗示詞人對于人生路上風雪兼程的厭倦,而這也讓這些出征的將士不由思鄉(xiāng),不由失眠。要知道,在家鄉(xiāng)那邊可沒有這些聒噪的聲音,可以安靜安心地成眠。

李煜的《長相思》寫得深藏不露,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寫得也是意味深長。雖然相隔600多年,但是他們卻通過詩詞跨越了歷史的長河,倘若活在同一個時代,或許他們也會彼此欣賞,互為知己。

對于這兩首詞,大家有什么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