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比喻應(yīng)當(dāng)是一種十分常見的修辭手法了,小編尤其還記得小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寫比喻句,“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總是會第一個浮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中。但是長大之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寫比喻句是很考驗一個人的文采的,比如錢鐘書的《圍城》中就有很多有意思的比喻,像是“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杜甫竟然把自己比作是花鴨,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編我一起去看看吧,原詩附上:

花鴨

唐代: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這首詩的詩名就直接叫做“花鴨”,大意就是說:這只花鴨的身上十分干凈,一點泥渣都沒有,并且常常在臺階前面緩步而行。它的羽毛可不同于其他的鴨子,全身上下只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顏色,黑白分明。正因為它是如此的奇特,所以渾然不覺其他鴨子對它的的猜疑和嫉妒,(你可)千萬不要惹得眾眼受驚啊。既然吃了主人的稻粱就要知道感恩,千萬不要先出聲啊。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投奔肅宗,被授為左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后雖官復(fù)原職,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而此時的關(guān)中地區(qū)正遭受嚴重的旱災(zāi),安史之亂又使得那里的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于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四十八歲時,他舉家由隴入蜀。歲末到達成都,既而卜居浣花溪畔,建草堂,生活相對安定,這于杜甫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都是一個重要轉(zhuǎn)折。此間,杜甫在縱情領(lǐng)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遭遇、得失挫敗進行冷靜的反思,良多感悟?!督^五詠》便是詩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動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興之作。《花鴨》便是其中最后一首。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寫詩人所見。原來“花鴨”毛色不雜,只有“黑”“白”二色,但這是富有象征意義的兩種對比色。它正象征著花鴨,甚至也是詩人那“黑白分明、的處世態(tài)度??梢姟盎啞闭且云涮厥獾摹盎ā辈乓鹪娙俗⒁狻⒌玫皆娙速澷p的。這句詩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別玩味,它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贊賞花鴨立身行事,態(tài)度特別分明、不容絲毫茍且;其一是飽含著詩人對花鴨處世過于分明會導(dǎo)致禍患的深深憂慮。體會到這一點,在讀到后面詩人直接出場呼勸花鴨的詩句時,才不會感到突然。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鼻耙痪淙允菙?,但已側(cè)面展現(xiàn)了詩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狀,后一句則是直接呼勸了。“不覺”二字,表現(xiàn)出花鴨十分超然的精神,對眾鴨的驚猜、嫉妒渾然不覺,或者竟是滿不在乎。這是花鴨受詩人賞愛的一個原因,也是花鴨致禍的根源?;喿匀徊幻髌渲械牡览?,但詩人卻已有過類似的教訓(xùn)?;叵氘?dāng)初疏救房琯那慘痛的一幕,正是與花鴨此時處境很相似。詩人由己及鴨,不由為花鴨的處境憂心忡忡。詩人動了感情,撇開鴨與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勸花鴨了。實際上,“不覺”一句已暗含了詩人的勸誡,聯(lián)系后一句“休牽眾眼驚”的明勸,這一句所暗諭的花鴨要“警覺”“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尾聯(lián)“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是進一層勸說。這兩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鴨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萬不要率先嗚叫了,那樣會觸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這兩句詩還有更深的含義,可以把它看作是詩人反思自己沾受肅宗之恩作左拾遺,最后終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發(fā)的“自警”之語。杜甫這里的“莫先鳴”,其精義就是要處于“鳴”與不“先鳴”之間,不能不鳴,也不能先鳴。杜甫丟掉諫官,緣于先鳴。以后流離隴蜀,依人為生,不鳴則無從致“稻粱”;當(dāng)然更不能先鳴,一旦先鳴,既沾之“稻粱”又會失去。杜甫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通過提醒和勸誡花鴨而曲曲傳出,讀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當(dāng)時處境之艱難。

詩的第一句就夸贊了花鴨的與眾不同,不像別的鴨子一樣臟兮兮的,而別的鴨子在搶吃的同時,花鴨卻在臺階前漫步,不屑于他們的搶食行為。正因為自己是如此的特立獨行,因此就受到了其他人的猜疑和嫉妒,所以這首詩也是杜甫在告誡自己,不要太過招搖顯眼了。其實這是杜甫對于自己上奏疏救房琯卻遭到貶斥一事的反思,因而最后一句就是在提醒自己,自己是受了朝廷的恩惠的,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再也不要強行出頭了,畢竟,槍打出頭鳥,房琯一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啊,由此可見,杜甫也是真的怕了。


相關(guān)文章